字好书
竹轩

《竹轩》

时间: 2025-05-07 23:32:23

诗句

门外红尘一丈深,开门碧雾秋阴阴。

十年对雪守汉节,三月不肉闻韶音。

风高常与鹤同梦,雨作或听龙一吟。

淮南大隐人所羡,令我不乐思故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2:23

原文展示:

门外红尘一丈深,开门碧雾秋阴阴。
十年对雪守汉节,三月不肉闻韶音。
风高常与鹤同梦,雨作或听龙一吟。
淮南大隐人所羡,令我不乐思故林。

白话文翻译:

门外的红尘世界深不见底,打开门却只见秋天的碧雾弥漫。
我在这里十年如一日,守着汉朝的节操,
三个月没有肉食,却能听到春天的乐声。
高风常与仙鹤同做美梦,雨声时常听到龙的吟唱。
淮南的隐士令人羡慕,但我却无法快乐,思念故乡的树林。

注释:

  •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与繁杂的生活。
  • 碧雾:形容秋天的雾气清冷而美丽。
  • 汉节:指汉朝的节日或节操,象征着忠贞和志趣。
  • 韶音:指春天的乐声,寓意美好的音乐或生活。
  • 淮南大隐:指隐居在淮南的高人,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以宁,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以宁的隐居生活中,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竹轩》一诗通过描绘门外的红尘与门内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开篇以“门外红尘一丈深”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外界的复杂与喧嚣,随后“开门碧雾秋阴阴”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恬淡。诗中提到的“十年对雪守汉节”,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暗示了他在隐居之际对过往生活的思考和反省。

接下来的内容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风高常与鹤同梦”与“雨作或听龙一吟”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和谐,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淮南大隐人所羡,令我不乐思故林”,则是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想化与现实中的失落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外红尘一丈深:门外的世俗生活繁杂深邃。
  2. 开门碧雾秋阴阴:打开门却见秋天的蓝色雾气,冷清阴郁。
  3. 十年对雪守汉节:十年来我坚守着汉朝的节操与信念。
  4. 三月不肉闻韶音:尽管三个月未尝肉食,依然能听到春天的乐声。
  5. 风高常与鹤同梦:高风常与仙鹤一起做梦,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
  6. 雨作或听龙一吟:雨声中时常听到龙的吟唱,寓意着自然的灵性。
  7. 淮南大隐人所羡:淮南的隐士生活令人羡慕。
  8. 令我不乐思故林:但我却无法快乐,心中常常思念故乡的树林。

修辞手法:

  • 比喻:“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碧雾”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风高常与鹤同梦,雨作或听龙一吟”形成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逸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逃避,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繁杂与困扰。
  • 碧雾:象征宁静与清幽的生活环境。
  • :象征高洁的理想生活。
  • :象征力量与灵性,代表自然的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尘”在诗中指代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世俗生活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汉节”象征什么? A. 忍耐与坚守
    B. 快乐与欢庆
    C. 忘却与逃避
    答案: A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A. 对隐士生活的赞美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B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读》
  • 《张以宁研究》

相关查询

夜次湘阴 送相里秀才赴举 酬蜀国欧阳学士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 寄东林言之禅子 城中怀山友 寄怀钟陵旧游因寄知己 暮冬送璘上人归华容 招乾昼上人宿话 咏茶十二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鬥字旁的字 包含甩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惠而不费 夕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迫不及待 拑口禁语 兜底翻 包字头的字 窃窃偶语 危城 筋疲力尽 应节合拍 大侯 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