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6:43
喜雨
作者:陈与义
秦望山头云,昨日鸾凤举。
冥冥万里风,淅淅三更雨。
小臣知君忧,起坐听檐语。
风力有去来,龙工杂文武。
灯花识我意,一笑相媚妩。
泥翻早朝路,瀰瀰光欲吐。
郁然苍龙阙,佳气接南亩。
千官次第来,豫色各眉宇。
记各以短篇,不工还自许。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雨水,作者在秦望山上看到云彩,感受到昨日的祥瑞,象征着美好的兆头。夜深人静,万里之间似乎有风在呼啸,而细雨轻轻落下。小臣了解君主的忧虑,起身聆听屋檐下的雨声。风力时而强烈,时而柔和,像是文武双全的龙在展现威力。灯下的花火似乎明白我的心思,相视一笑,显得娇媚动人。泥土翻新,早朝的路途被雨水滋润,光亮渐渐透出。苍龙阙上,云气郁郁,佳气环绕南方的田亩。千官依次到来,面带喜色,各自眉宇间流露出不同的情绪。大家都记得要写短诗,虽然不够工整,但仍自我欣赏。
作者介绍:陈与义,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明丽,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其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注重意象的运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动乱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及时雨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百姓生活的关切与期待。
《喜雨》是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开篇即以“秦望山头云”切入,展现出高远的视野和辽阔的空间,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随后的“昨日鸾凤举”通过对吉祥鸟类的描绘,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夜深的细雨声,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是内心思绪的回响,体现出诗人敏感的情感。
在诗的中段,小臣的“听檐语”体现了对君主的体贴和关怀,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心与思考。风力的变化,象征着时局的无常,暗示着社会动荡中的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最后几句则将诗意推向高潮,描绘了官员们的来访,展现出一幅繁荣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堪称宋代诗词中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政治和社会的观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鸾凤”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吉祥
C. 失败
D. 迷茫
填空题:诗中“小臣知君忧”表达了对君主的__。
判断题: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喜雨》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美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