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5:33
雨中
作者: 高翥 〔宋代〕
浓云漠漠雨飞飞,不放东风取次吹。
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
浓密的乌云弥漫,细雨纷飞,不让东风随意吹拂。
春天本就晴天少,何况此时梅子即将成熟。
诗中提到的“梅子”通常象征着春夏之交的季节变化,梅子即将成熟预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对春天短暂的感慨。
高翥(约1040-1091),字子扬,号云水,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本诗作于宋代,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雨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短暂春光的惋惜和对即将来临的夏季的感慨。
《雨中》是一首描绘春雨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雨水如何影响自然景色及人的心情。开篇“浓云漠漠雨飞飞”生动地描绘了阴沉的天空和细密的雨,给人以沉闷而压抑的感觉。紧接着“东风取次吹”一句,展示出春天的东风却无力驱散这股阴雨,似乎暗示着春天的无常,春意已然渐弱。最后两句“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夏季即将到来的无奈,以及生命流逝的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传达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其内心细腻的情感。
全诗通过对雨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短暂而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无奈和忧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中“浓云漠漠”描述了怎样的天气?
“梅子欲黄时”中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答案:
将高翥的《雨中》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而高翥则侧重于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