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6:05
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带着轻便的帽子,在傍晚的山峦中出现,路旁的孩子们争相观看。老人自认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却因为身边有一只猿猴在用钓竿钓鱼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通过描绘儿童的好奇心和老人的淡然,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活中的幽默和趣味。
高翥,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高翥的诗歌多反映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注重意境的营造,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写于一个傍晚,作者可能在游历山水时,看到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好奇,从而引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这首《杂兴》以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趣味。开头两句描绘了作者身处的环境,轻盈的短帽暗示了作者的轻松与自在,而晚峦的描写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儿童的好奇心与观望,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动活泼,展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童趣。
而最后两句则引出了猿猴的形象,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动与活力。老人自谦,认为自己并无特别之处,反而是猿猴的举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体现出一种平淡中的不平凡。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传达了老人与儿童的心灵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儿童的天真与老人的淡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生活中的幽默与乐趣。
诗中提到的“短帽”代表什么?
A. 严肃的态度
B. 轻松自在的生活
C. 高贵的身份
答案:B
儿童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绪?
A. 无聊
B. 好奇与兴奋
C. 忧伤
答案:B
老人为何自谦?
A. 他觉得自己无能
B. 他认为猿猴更有趣
C. 他不喜欢被关注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