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54
《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
作者:苏轼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
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
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
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浮。
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
至言虽久服,放心不自收。
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
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
冥顽虽难化,镌发亦已周。
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
但余无所还,永与夫子游。
此别何足道,大江东西州。
畏蛇不下榻,睡足吾无求。
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作者提到一位朋友因被迫离开而感到惋惜,虽然外在的环境变化,他的内心却依然能够找到安宁与宽慰。诗中借用“楚囚”的意象,表现了对朋友处境的同情。尽管分离未满一年,但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诸多变化,特别是对理想与道理的领悟,似乎让他更加从容。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未来和心灵自由的追求,强调了心灵的归属与安宁,并提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散文皆有极高的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其一生经历坎坷,因政治原因屡次被贬,然而他在逆境中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表现了他在离开南都(即南京)后对友人的怀念和内心的沉思。诗中通过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与超然。
这首诗通过对话式的表达手法,展现了苏轼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与思想交流。诗开头以“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引入,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交情,以及对友人处境的同情与惋惜。诗人用“奔驰二百里”来形容自己特意赶来探望友人,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诗的深入,作者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逐渐从个人情感转向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落尽骄气浮”一语,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悟,正如他所说,“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表达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而不再执着于名利和归属。
整首诗兼具情感与哲理,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诗中所流露出的理智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友情与人生哲理展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与感悟。诗人以豁达的态度看待生活的变化,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理智,并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楚囚”是指什么?
A. 受困的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自己
“便为齐安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诗中“冥顽虽难化”是指什么?
A. 人的固执与愚昧
B. 朋友的离去
C. 自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