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5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9:04
寄酬睦州晏殿丞
梅尧臣
清潭吐明月,杳杳及吾庐。
流彩满怀袖,托情非鸟鱼。
朝因南涧雨,暮入北畦锄。
岂不藉余润,况兹方饭蔬。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清幽的生活情景:清澈的潭水映照着明亮的月光,悠远的景色直达我的居所。流动的彩色云彩仿佛满盈我的衣袖,表达的情感不是鸟儿和鱼儿所能承载的。早晨因为南边的小溪下雨,傍晚我在北边的田畦里锄草。难道不全靠这雨水的滋润吗?况且现在正是吃蔬菜的时节。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依恋,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悟。诗中所描绘的宁静自然,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清潭吐明月”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水潭,明亮的月光映照其上,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下来的“杳杳及吾庐”,更是将这种宁静延伸到诗人的居所,仿佛月光也在悄悄地洒落到他的家中,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温暖的意境。
“流彩满怀袖,托情非鸟鱼”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流动的彩色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心灵的映射。他所托寄的情感,不同于鸟鱼的简单,它更为深沉和多元,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朝因南涧雨,暮入北畦锄”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面,体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节奏。早晨的雨水滋润了大地,傍晚则是辛勤的锄草时刻,显示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最后一句“岂不藉余润,况兹方饭蔬”,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自然的滋润是生活的源泉,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感慨,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流彩”),拟人(如“托情”),以及对仗(如“朝因南涧雨,暮入北畦锄”),体现了梅尧臣的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珍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充实。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感受。
诗词测试:
诗中“清潭吐明月”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岂不藉余润”中“余润”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梅尧臣的《寄酬睦州晏殿丞》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