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

时间: 2025-05-02 12:39:44

诗句

力拯艰难运,天开圣哲君。

赤符恢世祚,苍籙炳人文。

帝学穷渊奥,宸奎照典坟。

三宗从著号,超轶未前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44

原文展示

力拯艰难运,天开圣哲君。
赤符恢世祚,苍籙炳人文。
帝学穷渊奥,宸奎照典坟。
三宗从著号,超轶未前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哀悼和赞美。诗人首先提到皇帝在艰难的时刻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接着赞美了他作为圣明的君主,开创了新的局面。赤符象征着天命的支持,恢复了国家的兴盛,而苍籙则代表着文化和学术的传承。皇帝的学识深邃,宸奎象征着权威和典范,照耀着古代典籍和坟茔。最后提到三宗的名号,表明皇帝的伟大成就超越了历史上所有的君主。

注释

  1. 力拯:用力拯救,指在困难时刻的援助。
  2. 艰难运:艰难的局势。
  3. 圣哲君:圣明而智慧的君王。
  4. 赤符:指天命的象征,表明皇帝的正当性。
  5. 苍籙:常指道教的经典或重要文献,这里暗指文化的光辉。
  6. 宸奎:古代帝王的书法,象征皇权与学问。
  7. 三宗:指的是周、秦、汉三代的宗法制度,强调皇帝的地位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居仁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关切和对政治的思考。其诗风格典雅,常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挽词是为了悼念高宗皇帝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皇帝的敬重及对其治国理政能力的认可。高宗在位期间,国家经历了多次变革,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其功绩的缅怀。

诗歌鉴赏

《高宗皇帝挽词五首》展现了诗人对高宗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字句间流露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对君主的赞美。开头的“力拯艰难运”直接描绘了高宗在艰难时期的领导力,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接下来的“天开圣哲君”,不仅强调了皇帝的智慧与能力,同时也暗示了他受到天命的支持,是一种正当性和权威的体现。

整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文化典故,如“赤符”、“苍籙”等,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视。这种文化的深度,使得诗作不仅仅是对个体的悼念,更是对整个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尤其在提到“宸奎照典坟”时,既是对古代经典的敬仰,也是对皇帝治国理政成就的认可。

最后的“三宗从著号,超轶未前闻”,更是将高宗的成就与历史上其他伟大君主相提并论,表现出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这种以史为鉴的视角,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使其不仅是挽词,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总结与反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力拯艰难运”:描绘了皇帝在困境中奋力拯救国家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勇气与决心。
    • “天开圣哲君”:称赞皇帝具备智慧与德行,暗示上天的眷顾。
    • “赤符恢世祚”:赤符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强调皇帝恢复国家繁荣的功绩。
    • “苍籙炳人文”:表达了皇帝对文化的重视与推动。
    • “帝学穷渊奥”:形容皇帝的学识博大精深。
    • “宸奎照典坟”:引申出皇帝的治国之道与对文化的继承。
    • “三宗从著号”:强调皇帝的伟大成就与历史地位。
    • “超轶未前闻”:表明其成就超越前人,显得尤为卓越。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赤符恢世祚,苍籙炳人文”,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赤符、苍籙等词汇象征着皇权和文化的传承,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
    • 比喻:将皇帝的治国比作光照古典,增强了对其功绩的赞美。
  3.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高宗的赞美,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强调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1. 赤符:象征着皇权的合法性与天命,体现了对皇帝的尊重。
  2. 苍籙:代表了文化与智慧的光辉,强调文化的传承。
  3. 宸奎:象征着权威与治国理政的智慧,展示了皇帝的才华。
  4. 三宗:历史的象征,强调皇帝的成就与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宗皇帝挽词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高宗的怀念与赞美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描绘
  2. “赤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文化
    • B. 皇权合法性
    • C. 战争
  3. 本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仗
    • C. 排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题临安邸》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词对比

  • 王安石陈居仁:王安石的作品常以政治经济为题材,而陈居仁则更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和情感的表达。王安石的《题临安邸》反映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陈居仁的挽词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偏向现实的思考,后者则是对历史的缅怀与赞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居仁的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曾知运寄兄诗二首 西囿卢橘数株方穷秋萧索间诧然敷荣薿薿可爱 再次武公望雪梅韵五首 其四 和人乞朱樱十首 寿巴陵朱宰 和游归来园韵 其一 宿白湖即事 如梦令 其一 记梦 和益阳赵宰六首 其一 和石鼓宴士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的字 宝色 尢字旁的字 陛廉 彝典 履霜坚冰 高头骏马 辵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忠顺 眼中刺 厚貌深情 暗淡无光 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民害 雨字头的字 包含满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