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59
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在乡野中应当继续唱《击壤歌》,
心中隐忧却使我对土地的忠诚难以自禁。
殷生如今做宰相,难道他知道这些事情吗?
逸少与众多贤士感慨颇多。
我渐渐觉得白发难以掩盖老态,
而我那颗坚如铁的心却依然没有磨灭。
早知道放弃了毛锥子,
即便有警觉,仍然要为国家负起戈矛的责任。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士元,号东籁,南宋诗人、词人、政治家,擅长诗歌、词曲,风格多变,常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刘克庄经历了朝政的动荡,心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忠诚的坚定信念。诗中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故乡的眷恋。
《次王玠投赠韵三首》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诗作。诗中刘克庄以“击壤歌”开头,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安逸,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并未完全沉浸于这种美好之中,他心中潜藏的“隐忧”却冷静地提醒着他,无法忽视国家和个人责任之间的重压。
第二句提到的殷生宰相,既是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反思,也是对当权者的质疑,暗含对政治腐败的不满。诗中提到“逸少群贤感慨多”,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是对当下的反思,诗人与众贤士共同感慨的情感,彰显了诗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自觉年老,白发已现,但他坚如铁的心却未曾改变,显示出一种不屈的精神。最后一句“早知掷却毛锥子”,表达了对理想与责任的深思,尽管放弃了一些追求,但仍然愿意为国家负起责任,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情感上则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击壤歌”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对殷生宰相的态度是?
最后一句中提到的“荷戈”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次王玠投赠韵三首》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