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35:26
董卓劫慈明,次以及伯喈。
子龙独何人,啖笑却啀啀。
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
古来高世士,尘埃岂能埋。
董卓劫持了慈明皇帝,接着又对伯喈下手。
子龙究竟是什么人物,笑着却又带着嘲讽。
高高地望着梁山,片片云彩在心中萦绕。
自古以来,志向高远的士人,尘世的污秽怎么能掩埋他们呢?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历史的洞察力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敏锐观察和对士人理想的追求。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开篇提到董卓与汉献帝的劫持,暗示了权力的黑暗与无情。接着提及子龙,暗示忠诚与勇敢,形成对比,呼应了历史的悲剧。诗中“高视梁砀上,片云卷而怀”一句,意象辽阔,似乎在表达士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与思考,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感受云卷云舒的自由与豪情。最后几句强调了古往今来的士人即使身处尘世之中,依然无法被埋没,显示出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理想与历史的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士人精神的赞美。
诗词测试:
董卓劫持的是哪位皇帝?
子龙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