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0:49
东吴主者尊师相,
师相匡君近若何。
紫极正宜扶日月,
鸿沟未许割山河。
金台百丈媒燕隗,
盖禄千钟客孟轲。
亦有阳秋成铁史,
姓名不必到銮坡。
东吴的主君尊重老师和相国,那么,他们对君主的帮助又能有多大呢?紫极星正好应该支持日月,而鸿沟之地不允许割裂山河。金台高耸,像是媒人燕隗,封禄丰厚,像是客居的孟轲。也有像阳秋那样的成就,可以留名于史,但名字不必非要出现在皇帝的殿堂里。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景思,号青溪,晚号云楼。生于浙江绍兴,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清新,富有个性。
《寄苏昌龄》写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道德的尊重,作者通过对历史和当代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寄苏昌龄》是一首充满智慧与理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星象的引述,表达了对东吴主君及其臣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东吴主者尊师相”,体现了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这种重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接着,诗人通过“紫极正宜扶日月,鸿沟未许割山河”,表达了对国家疆域与权力的看法,反映出他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向往。
在后面的比喻中,诗人将金台比作媒燕隗,强调了高位之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同时提到孟轲,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义务的重要性。这种对历史人物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其具备了文化深度。最后一句“姓名不必到銮坡”,则表达了一种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信仰与追求,而非外在的荣华富贵。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与知识的重要性,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东吴主者尊重什么?
A. 军事
B. 教育
C. 财富
答案:B
“鸿沟未许割山河”中“鸿沟”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国家界限
C. 山脉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孟轲”代表什么?
A. 战争
B. 道德与教育
C. 财富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