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3:14
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
刘克庄
仲秋鸠僝迄穷冬,
矩丽依稀似蔡公。
濡足几年同国病,
肯心一片有谁同。
人言此庆钟双凤,
天落其成见彩虹。
不是坡仙捐宝带,
此桥安得往来通。
在仲秋时节,鸠鸟的叫声回荡至深冬,
那如同蔡公的雅致,依稀可见。
几年来我与国事病痛相伴,
有谁能够像我这样真心相同?
人们说这庆典像是双凤鸣叫,
天降而成,宛如彩虹出现。
这不是坡仙捐赠的宝物,
这桥怎么能通往两岸?
刘克庄(1187-1269),字景升,号白沙,宋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见长。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而著称。
本诗作于重修县橘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国事的忧虑。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美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友人情谊的渴望。
这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美感,诗人通过仲秋的鸠鸟声,描绘出一种忧伤而又美丽的情景,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提到的“蔡公”则让人联想到文人雅士的情怀,给人一种高洁的气质。同时,诗人用“国病”这样的字眼,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颈联中,“双凤”和“彩虹”的出现,象征着美好的祝愿与期待,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他通过对比,指出自己与坡仙的不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诗的结尾,质疑“此桥安得往来通”,既是对现实的思考,也是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突显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切。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融合。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经历的结合,诗人抒发了对故乡、友谊与国家的深切思考。
诗中提到的“蔡公”是谁?
诗中“国病”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坡仙”是指?
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加强调个人与国家的联系,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示了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