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五月六日醵饮茂林

《次韵五月六日醵饮茂林》

时间: 2025-05-04 01:00:07

诗句

一味清风万竹阴,自行自坐见初心。

已抛仙侣枕名梦,能听老陶琴外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0:07

原文展示:

一味清风万竹阴,自行自坐见初心。
已抛仙侣枕名梦,能听老陶琴外音。

白话文翻译:

一阵清风吹来,万竹丛中投下阴影,我独自坐着,内心回归最初的自我。
我已抛弃了仙侣的梦与名利的追求,能够倾听陶渊明琴声之外的乐音。

注释:

  • 一味:一阵、唯有,表示单纯。
  • 清风:指清爽的风,象征自然的宁静。
  • 万竹阴:指竹林的阴影,表现诗人身处自然之中。
  •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心境,这里指回归自我。
  • 仙侣:神仙伴侣,常用来指代理想中的伴侣或追求。
  • 枕名梦:抛弃追求名利的梦。
  • 老陶: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隐逸生活和自然诗歌闻名。
  • 琴外音:琴声之外的声音,象征更广泛的自然之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一个清风习习的日子里,诗人独自坐在竹林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抛弃了对名利和世俗的追求,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风和竹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回归的渴望。诗人在独坐竹林之中,不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还在思考人生的意义。诗中的“已抛仙侣枕名梦”一语,字面上表达了对于俗世名利的放下,更深层地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灵魂归宿的思索。陶渊明作为隐士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向往的清静生活,尤其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声音的倾听,成为了诗中重要的意象。整首诗简洁而深刻,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哲理的思考,显示了宋代诗人的内省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味清风万竹阴: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竹林的阴影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自行自坐见初心:独自坐下,心中回归到最初的自我,代表一种反思与内省。
    • 已抛仙侣枕名梦:抛弃曾经的名利追求,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 能听老陶琴外音:倾听到陶渊明的琴声之外的自然声音,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风和竹阴比作一种心灵的寄托,表达出宁静的心境。
    • 对仗:如“已抛仙侣枕名梦”与“能听老陶琴外音”形成对比,强调内心的转变。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的超脱,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和心灵的宁静。
    • 竹阴:代表自然的庇护和宁静的环境。
    • 仙侣:象征对理想伴侣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放弃。
    • 老陶: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我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风”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然的宁静
    C. 社交活动
    D. 追逐梦想

  2. “已抛仙侣枕名梦”中“名梦”指的是什么? A.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怀念

  3.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内心的回归? A. 自行自坐
    B. 与他人交谈
    C. 游山玩水
    D. 听音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示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陈著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但陈著更侧重于对名利的放弃,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皇甫秀才下荆州 忆王孙 隆州 大元皇后游蓬莱岛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十九 黄金台和吴实堂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余将南归燕赵诸公子携妓把酒饯别醉中作把酒听歌行 其二 凤州歌 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脑脊液 十字旁的字 即此 兴尽悲来 舌字旁的字 謇烈 生字旁的字 下焦 风旋电掣 画里真真 肀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感戴二天 包含梁的词语有哪些 耍飘 索结尾的成语 肤皮潦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