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

《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

时间: 2025-05-02 13:37:54

诗句

六馆风流不可寻,形骸土木泪痕深。

有时咄咄空书字,俗子宁知我辈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7:54

原文展示:

六馆风流不可寻,
形骸土木泪痕深。
有时咄咄空书字,
俗子宁知我辈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风流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六馆的风流人物已不再可寻,自己在尘世中只留下了深深的泪痕。有时看到那些空洞的书信,感慨这些世俗的人又怎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呢?

注释:

  • 六馆:指古代文人所集的书院或学馆,象征着文化和风流。
  • 风流:指才华横溢、风采出众的人,常与文人雅士相关。
  • 形骸土木:形容人的身躯和生活条件,暗指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 咄咄:形容言辞激烈或逼人,暗示自己内心的激荡。
  • 俗子:指一般的世俗人,缺乏文化修养和理解。

典故解析:

“六馆”代表了古代文人聚集的场所,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风流云散。此诗中提到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对昔日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落寞感。诗中所涉及的世俗人与文人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文人情怀的不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一个文人风流逐渐衰退的时代,作者在感受世道变迁时,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汪元量的《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通过对“六馆风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和对文人身份的思考。开头的“六馆风流不可寻”直接表明了风流人物的消逝,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形骸土木泪痕深”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不仅在怀念过去的辉煌,更在感慨现世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咄咄空书字”更是对世俗生活的讽刺,表明即使有文字的表达,也难以传达文人深切而复杂的情感。最后一句“俗子宁知我辈心”以反问收尾,直击主题,表达了文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凝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馆风流不可寻:昔日的风流人物已不复存在,流露出对文化盛世的怀念。
    • 形骸土木泪痕深:诗人身处尘世,心中满是泪痕,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悲伤。
    • 有时咄咄空书字:在情感激荡时,书写的字句却显得空洞,表明内心的孤独。
    • 俗子宁知我辈心:质疑世俗人的理解能力,表达文人与世俗的隔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形骸土木”与“泪痕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俗子宁知我辈心”引发读者思考,突显文人情怀的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和对文人身份的思考,展示了文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

意象分析:

  • 六馆:象征着文化的辉煌与消逝,承载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泪痕:表现出深刻的情感,暗示着对失去的哀痛。
  • 空书字:象征着虚无与孤独,虽有表达却无实质内容,反映出深层的情感匮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馆”指的是:

    • A. 书院
    • B. 酒馆
    • C. 学校
    • D. 宴会
  2. 诗中哪个词语表达了对世俗的讽刺?

    • A. 风流
    • B. 俗子
    • C. 泪痕
    • D. 书字
  3.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无奈
    • C. 高兴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元量的作品更加强调文人的孤独和对世俗的批判,而李白则着重展现豪放洒脱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楝花 过潼关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杂曲歌辞。湖阴曲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宿一公精舍 寄山中友人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赠楚云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鲧殛禹兴 爻字旁的字 寒树 辰字旁的字 抚开头的成语 包含尽的成语 晞觊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半子之谊 玩兵黩武 宛暍 肆瘗 顽父嚚母 庄头 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