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渔家傲

《渔家傲》

时间: 2025-05-11 19:45:29

诗句

昨日采花花欲尽。

隔花闻道潮来近。

风猎紫荷声又紧。

低难奔。

莲茎刺惹香腮损。

一缕艳痕红隐隐。

新霞点破秋蟾晕。

罗袖挹残心不稳。

羞人问。

归来剩把胭脂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45:29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作者:欧阳修〔宋代〕

昨日采花花欲尽,
隔花闻道潮来近。
风猎紫荷声又紧,
低难奔,
莲茎刺惹香腮损。
一缕艳痕红隐隐,
新霞点破秋蟾晕。
罗袖挹残心不稳,
羞人问,
归来剩把胭脂衬。

白话文翻译:

昨天采花的时候,花已快要凋谢。
隔着花丛听到潮水快要来了。
风猎猎地吹动着紫色的荷花,声音愈发紧促,
我低头难以奔跑,
莲茎的刺划伤了我香腮。
脸上留下一缕红痕隐隐约约,
晨霞轻轻拨开了秋天的明月。
轻纱的袖子掀起,心情仍然不稳,
被人询问时,我羞愧难当,
只好带着羞怯回来,剩下的只是用胭脂来掩饰。

注释:

  • 花欲尽:花快要凋谢。
  • 隔花闻道潮来近:透过花丛,听到潮水即将来临的声音。
  • 风猎紫荷声又紧:风吹动紫色的荷花,声音变得更加急促。
  • 莲茎刺惹香腮损:莲茎上的刺划伤了我的脸颊。
  • 艳痕红隐隐:脸上留有红色痕迹,隐隐约约可见。
  • 新霞点破秋蟾晕:晨霞照亮了秋天的明月。
  • 罗袖挹残心不稳:轻纱袖子轻轻掀起,心情依然不安。
  • 羞人问:被询问时感到羞愧。
  • 胭脂衬:用胭脂来掩饰脸上的红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以散文、诗词、词曲闻名于世,特别是在词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贴近生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正值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诗中表现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歌鉴赏:

《渔家傲》是一首典型的词作,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诗中描绘了花欲尽、潮水来临的场景,隐喻着岁月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易逝。通过“隔花闻道潮来近”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紧迫感,仿佛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在迅速消逝。

诗中风猎紫荷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通过“低难奔,莲茎刺惹香腮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艰难与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追求美好却又受限于现实的困境。

最后一句“归来剩把胭脂衬”则道出了内心的羞愧与无奈,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感伤。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透着对生活深切的热爱与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日采花花欲尽:描绘了昨天采花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逝。
  2. 隔花闻道潮来近:通过听潮声,表现对自然的敏感。
  3. 风猎紫荷声又紧:风声急促,暗示内心的焦虑。
  4. 低难奔:心情沉重,难以行动。
  5. 莲茎刺惹香腮损:具体描写莲茎的刺伤,象征生活中的挫折。
  6. 一缕艳痕红隐隐:脸上的红痕,隐喻内心的情感。
  7. 新霞点破秋蟾晕:晨霞与明月的描写,象征新的希望。
  8. 罗袖挹残心不稳:轻纱的动作与心情的矛盾。
  9. 羞人问:被询问时的羞愧。
  10. 归来剩把胭脂衬:用胭脂掩饰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增强诗的感染力。
  • 拟人:风与潮水被赋予人的特征,使描绘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挣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
  • :代表纯洁与美丽。
  • :象征希望与明亮的未来。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莲茎刺”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生活中的挫折
    • C. 时间的流逝
  3. 诗中“羞人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自豪
    • B. 羞愧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渔家傲》更加强调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柔情与对往事的怀念。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青春的感伤,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欧阳修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和赵南塘离支五绝 郑丞相生日口号十首 挽陈司直二首 和季弟韵二十首 有叹 再和十首 诘旦思之世岂有不押之韵辄和北山十首 化蝶 居厚不果行次韵二首 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采字头的字 立刀旁的字 包含浅的词语有哪些 桃花绶 拨乱之才 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二杆子 一字长蛇阵 木居海处 包含馅的词语有哪些 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台席 魔窟 雄鸡一唱天下白 忧轸 牛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灾毒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