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24
减字木兰花(望仙词) ——韦骧 〔宋代〕
危楼引望。天气犹寒花未放。
远思悠悠。芳草何年恨即休。
仙踪何处。此去蓬山多少路。
春霭腾腾。更在瑶台十二层。
在高楼上眺望,天气依旧寒冷,花还没有开放。
思绪远远飘荡,芳草何年才能解去心中的怨恨?
神仙的踪迹在哪里?前往蓬莱山还有多少路程?
春雾缭绕,更在那瑶台的十二层之上。
韦骧,字子伟,号苏舫,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思考。
《减字木兰花(望仙词)》是韦骧的一首词作,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以“危楼引望”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高远的视角。这里的“危楼”不仅是物理上的高楼,更象征着一种高远的理想与追求。接着,诗人通过“天气犹寒花未放”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但现实却是寒冷的,花尚未绽放,暗示着人生中的等待与失落。
“远思悠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思绪在遥远的地方回荡,诗人似乎在追忆往昔或期待未来。此处的“芳草何年恨即休”,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去和对过往的怀念,字里行间透出几分惆怅。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视线转向“仙踪何处”,表现出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询问通往理想的道路有多遥远。最后一句“春霭腾腾”描绘了春天的雾气,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而“更在瑶台十二层”则带有一种梦幻色彩,象征着更高的理想境界。
整首词通过清晰的意象与情感的传递,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流露出一种清新而又深邃的美。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茫。
“危楼引望”中的“引望”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芳草”象征什么?
“此去蓬山多少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韦骧的《减字木兰花(望仙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出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李清照在词中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韦骧则倾向于对理想境界的追寻与思考,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在情感表达上展现出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