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2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25:48
双调 水仙子_翰林风月进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执金鞭跨马离朝外,插金花坠帽歪,气昂昂的胸卷江淮。
昨日在十年窗下,今日在三公位排,读书人真实高哉。
石崇犹自恨无钱,彭祖焚香愿万年。
唐明皇犹道无家眷,刘伶道天生酒量浅,
陈抟昼夜无眠。秦始皇口招人怨,
遭王巢道何曾有罪愆,都瞒不了惨惨青天。
这首词描绘了翰林院中的风雅和才华,诗人身着春风般的衣裳,走下玉阶,显得格外风光。骑马出朝,插着金花的帽子略微歪斜,气宇轩昂,胸怀壮志。回想起昨日在书窗下的努力,今日已是三公之位,读书人的成就真是高远。石崇虽感叹自己无钱,彭祖则焚香祈愿长寿。唐明皇也曾感叹无家眷,刘伶自知酒量浅,而陈抟则昼夜不眠。秦始皇虽召人怨恨,王巢却道他何曾犯过罪,然而都无法逃脱苍天的惩罚。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词人,生平不详,但他以擅长词作而著称,尤其在元曲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士人追求仕途与理想之时。诗人以翰林风月为主题,描绘了士人的风采与追求,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与权力的重视。
《双调 水仙子_翰林风月进》是一首描绘士人生活和追求的词作,诗中的“翰林”不仅代表士人的身份,更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力量。开头描绘了诗人风雅的形象,展现了他在朝堂上的自信与风度。随着词句的推进,诗人对自身成就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喻,表现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感慨。
在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中,诗人以石崇、彭祖等为例,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思考。他们虽各有所愿,却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最后一句则是对命运和社会真实的深刻反思,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深刻揭示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揭示了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反思引发读者对名利与理想的思考。
诗中“翰林”指的是:
A. 一个地名
B. 古代文人机构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音乐形式
“插金花”在诗中代表:
A. 财富
B. 风雅
C. 权力
D. 友情
“秦始皇口招人怨”这句暗示了:
A. 权力的孤独
B. 对权力的憧憬
C. 对历史的赞美
D. 对财富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