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6:46
渔乐钓艇小苫寒波,蓑笠软遮风雨,打鱼人活计萧疏。
侬家鹦鹉洲边住,对江景真堪趣。
【滚绣球】黄芦岸似锦铺,白蘋渡如雪米莫。
野鸥闲自来自去,暮云闲或转或舒。
日已无,月渐出,映蟾光满川修竹,助风声两岸黄芦。
收纶罢钓寻归路,酒美色鲜乐有余,此乐谁如?
【倘秀才】睡时节把扁舟来缆住,觉来也又流在芦花浅处,荡荡悠悠无所拘。
市朝远,故人疏,有樵夫做伴侣。
【脱布衫】雨才过山色模糊,月初升桂影扶疏。
恰离了聚野猿白云洞口,早来到散清风绿荫深处。
【醉太平】相逢的伴侣,岂问个贤愚。
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放怀讲会诗中句,忘忧饮会杯中趣,清闲钓会水中鱼,俺两个心足来意足。
【尾声】樵夫别我山中去,我离樵夫水上居。
来日相逢共一处,旋取香醪旋打鱼。
散诞消遥看古书,问甚么谁是谁非?
俺两个慢慢的数。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6:46
《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渔乐钓艇小苫寒波,
蓑笠软遮风雨,
打鱼人活计萧疏。
侬家鹦鹉洲边住,
对江景真堪趣。
滚绣球黄芦岸似锦铺,
白蘋渡如雪米莫。
野鸥闲自来自去,
暮云闲或转或舒。
日已无,月渐出,
映蟾光满川修竹,
助风声两岸黄芦。
收纶罢钓寻归路,
酒美色鲜乐有余,
此乐谁如?
倘秀才睡时节把扁舟来缆住,
觉来也又流在芦花浅处,
荡荡悠悠无所拘。
市朝远,故人疏,
有樵夫做伴侣。
脱布衫雨才过山色模糊,
月初升桂影扶疏。
恰离了聚野猿白云洞口,
早来到散清风绿荫深处。
醉太平相逢的伴侣,
岂问个贤愚。
人间开口笑樵渔,
会谈今论古。
放怀讲会诗中句,
忘忧饮会杯中趣,
清闲钓会水中鱼,
俺两个心足来意足。
尾声樵夫别我山中去,
我离樵夫水上居。
来日相逢共一处,
旋取香醪旋打鱼。
散诞消遥看古书,
问甚么谁是谁非?
俺两个慢慢的数。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钓鱼的人在江边的生活,渔艇小巧,遮挡着寒冷的波浪,身穿蓑衣和斗笠以抵挡风雨,渔人的生活虽然清淡,但也充满了乐趣。词人住在鹦鹉洲旁,眺望江景,觉得十分有趣。岸边的黄芦如锦绣般铺展,白蘋漂浮在水面上仿佛雪花。野鸥自由地来去,暮云悠然地变化着。
日头渐渐落下,月亮开始升起,皎洁的月光映照在修竹上,伴随着风声传来,两岸的黄芦摇曳。钓鱼结束后,词人寻找归路,美酒与美食让他感到无比快乐,这种乐趣无人能比。他幻想着如果有个读书人来访,能在芦花浅处闲聊,生活就更加悠然自得。
市集遥远,老朋友也不再亲近,只有樵夫陪伴。雨过天晴,远处山色模糊,月光初升,桂树影斜。离开热闹的地方,来到清风绿荫深处,醉酒时与朋友相逢,何必在意贤愚。人间的笑声中,樵夫与渔夫畅聊古今,放开怀抱吟咏诗句,忘却忧愁,畅饮美酒,悠闲地钓鱼,他们的心足够满足。
最后,樵夫告别我回山中,我则留在水上。未来再相逢时,共同享用香醪,继续钓鱼。闲暇时翻看古书,问谁又是谁非?我们俩慢慢品味,数着过往的点滴。
张可久是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表现出一种闲适和洒脱的情怀。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诗人借助渔乐的场景,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以渔乐为主题,通过描绘钓艇、江景、自然风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整体结构上,诗词分为多个段落,每一段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开头几句以钓艇和渔人生活的简单描写开篇,生动展现了江边的景象,接着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滚绣球”、“白蘋渡”等,渲染了自然的美丽。
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对乐趣的追求逐渐显露,表达了“此乐谁如”的感慨,突显了与友人共饮、共钓的惬意与满足感。最后,樵夫与诗人的离别,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惆怅,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简单的生活描写逐渐深化,最后升华为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精神,令人深思。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渔乐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关系。诗人在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了快乐,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传达了宁静、悠闲的生活哲学。诗中反映出一种追求自由、摆脱束缚的精神,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中“蓑笠”指的是:
A. 渔夫的工具
B. 渔夫的衣物
C. 渔夫的船
D. 渔夫的食物
诗中“此乐谁如?”的意思是:
A. 这种乐趣无人能比
B. 这种乐趣平常
C. 这种乐趣不值得
D. 这种乐趣太少
诗中提到的“鹦鹉洲”是指:
A. 一种鸟
B. 一个地名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