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5:38
归兴堂上先生解印,松边雅子迎门,归来不管晋无人。
蓉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陶令尹。
山中书事一梦黄梁高枕,千年《白雪》遗音,野猿嗔客访云林、瓦沟弹桂子,石磴拂松阴,仙翁留共饮。
秋江晚兴雨骤风狂已过,酒朋诗伴无多,一舸飘然占烟波。
新炊菰米饭,道和竹枝歌,芦花深处躲。
湖上有感玉雪亭前老树,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谩嗟吁。
海榴曾结子,江燕几将雏,名园三换主。
山中晚秋云顶陈抟高枕,山头杜甫长吟,秋客无风到西林。
泉鸣溪漱玉,菊老地铺金,叶红山衣锦。
烂柯洞永日长闲福地,清风自掩岩扉,樵翁随得道童归。
苍松林下月,白石洞中棋,碧云潭上水。
春晚朝雨过红销锦障,晚风狂香散珠囊,杜鹃声里又斜阳。
三月当三十日,一醉抵一千场,绿阴浓芳草长。
仙游二首题姓字《列仙后传》,寄情怀《秋水》全篇,玲珑花月小壶天。
煮黄金还酒债,种白天结仙缘,袖青蛇口阆苑。
伙火山中丹灶,顺流溪上诗飘,鹤声吹过紫云桥。
苔封山径冷,松倚石床高,花藏仙洞小。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5:38
【中吕】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归兴堂上先生解印,松边雅子迎门,归来不管晋无人。
蓉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陶令尹。
山中书事一梦黄梁高枕,千年白雪遗音,
野猿嗔客访云林瓦沟弹桂子,石磴拂松阴,仙翁留共饮。
秋江晚兴雨骤风狂已过,酒朋诗伴无多,
一舸飘然占烟波。新炊菰米饭,道和竹枝歌,
芦花深处躲。湖上有感玉雪亭前老树,
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谩嗟吁。
海榴曾结子,江燕几将雏,名园三换主。
山中晚秋云顶陈抟高枕,山头杜甫长吟,
秋客无风到西林。泉鸣溪漱玉,菊老地铺金,
叶红山衣锦。烂柯洞永日长闲福地,
清风自掩岩扉,樵翁随得道童归。
苍松林下月,白石洞中棋,碧云潭上水。
春晚朝雨过红销锦障,晚风狂香散珠囊,
杜鹃声里又斜阳。三月当三十日,一醉抵一千场,
绿阴浓芳草长。仙游二首题姓字列仙后传,
寄情怀秋水全篇,玲珑花月小壶天。
煮黄金还酒债,种白天结仙缘,
袖青蛇口阆苑。伙火山中丹灶,
顺流溪上诗飘,鹤声吹过紫云桥。
苔封山径冷,松倚石床高,
花藏仙洞小。
在归兴堂上,先生解开了印章,松树旁的雅子迎接他回家,
他不在乎外面的晋国是否无人。
新开的荷花与我相伴,老鹅鸭依旧在一起,
我害怕叫他陶令尹(陶渊明)。
在山中,书信和梦境一样,我高枕无忧,
千年的白雪留下遗音。
野猿对访客怒吼,云林瓦沟弹奏着桂子,
石阶拂过松阴,仙翁邀请我共饮。
秋江的晚兴,骤雨和狂风已经过去,
酒友和诗友不多,
一只小船轻轻飘荡在烟波之上。新煮的菰米饭,
道和竹枝歌,藏身于芦花深处。
在湖上感慨,玉雪亭前的老树,
翠烟桥外是平坦的田野,物是人非,令人叹息。
海榴曾经结过子,江燕几次育雏,
名园的主人换了三次。
山中晚秋,云顶上陈抟高枕,
山头的杜甫在长吟,
秋客在西林无风而至。泉水鸣响,溪水漱玉,
菊花老了,地上铺满金色的叶子。
烂柯洞里,悠闲的日子如福地,
清风自掩岩扉,樵翁随得道童归。
苍松林下的明月,白石洞中对弈,
碧云潭上水波荡漾。
春末的早雨过后,红色的锦障消散,
晚风狂舞,香气散落在珠囊中,
杜鹃的叫声伴着斜阳。三月的三十日,一醉抵万场,
浓密的绿荫和芳草随着春天生长。
仙游二首题姓字列仙后传,
寄情于秋水全篇,玲珑的花月小壶天。
煮黄金还酒债,种白天结仙缘,
袖里藏着青蛇,口中含着阆苑。
火焰在山中丹灶上,
顺流而下的溪水上,诗句飘荡,
鹤声从紫云桥吹过。
苔藓封住了山径,松树倚着石床高,
花藏匿于仙洞之中。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生于元朝至治年间,曾任官职,因其作品在元代文人中广为传颂而知名。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象丰富而著称。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文人们对于归隐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张可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张可久的《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是一首融合了自然与人情的抒情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全诗以“归兴堂”为起点,描绘了诗人归家后的闲适与宁静。诗中“蓉花新伴”等句,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生机,而后又引入了人情冷暖,表现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利用了山水、秋江、湖上、夜月等多个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恬静而又富有诗意的世界。尤其是“春晚朝雨过红销锦障,晚风狂香散珠囊”一句,生动传达了春天的气息与变化,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感。
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如“千年白雪遗音”与“物是人非谩嗟吁”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光的感叹。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崇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学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归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陶令尹”指的是?
诗中“千年白雪遗音”体现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