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5:33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在尹宣徽
—— 司马光
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
比屋起相告,荷锄行且歌。
园林半扃锁,车马绝经过。
大尹爱民物,何妨喜更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喜雨的场景:麦田上尘土飞扬,突然降下大雨。人们纷纷相互呼喊,兴奋地提着锄头在田间歌唱。园林里的门半掩着,车马也不再经过。大尹(县令)关心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不让这种欢喜更多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的典故,但体现了宋代对民生的关注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提到的大尹关心民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良好治理的期望。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融斋,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著称,生平致力于政治改革和历史研究,其作品多关注民生和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后的田园景象,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喜雨来表达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喜雨的美好场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开头两句“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的突然降临,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接着,诗人描绘了农民们在雨中欢声歌唱的场景,传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后两句则提出了大尹对百姓的关心,强调了良好治理与民众幸福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更多喜悦的期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关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切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以及对大尹关怀民生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比屋起相告”指的是:
A. 屋子倒塌
B. 邻里之间的相互呼喊
C. 屋子被雨淋湿
D. 屋子里的人在休息
“荷锄行且歌”中的“荷锄”是指:
A. 提着铲子
B. 提着锄头
C. 提着锹
D. 提着锄铲
诗中提到的“大尹”所指的是:
A. 农民
B. 县令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但侧重于战乱带来的苦难,而司马光则聚焦于宁静与丰收的喜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