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44
原文展示:
归来甫可及春残,丞相频邀赏牡丹。
远处名园多不到,樽前日献百余盘。
白话文翻译:
刚刚回到家就发现春天快要结束,丞相常常邀请我去欣赏牡丹花。
远处的名园我还没有去过,酒宴上每天都要献上百余道菜肴。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资治通鉴》而闻名。他在政治上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主张节俭和反对奢华,倡导治国理政的实用主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担任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春天和牡丹,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暗示着他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时光的流逝,既有对世俗权势的讽刺,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诗人归来时意识到春天即将结束,反映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他与丞相的交往,尽管是享受花间雅趣,但在“远处名园多不到”一句中却透露出一种离群索居的孤独感。这种对名园的渴望似乎暗示着对更高更美的追求,但又因身处官场而难以实现。
后两句中的“樽前日献百余盘”则暗示了官场的繁华与奢侈,表现出一种吃喝玩乐的浮华。尽管生活优渥,但内心的空虚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了鲜明对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无奈。
整首诗在艺术上通过对比、对仗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春天的眷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眷恋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在权力中心中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丞相常邀请诗人去哪里赏花?
A. 玫瑰花园
B. 牡丹
C. 荷花池
诗人对名园的态度是?
A. 向往
B. 满意
C. 忽视
诗中“樽前日献百余盘”表明了什么?
A. 生活简单
B. 奢华的宴席
C. 吃饭困难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