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9:5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50:38
经岁待佳节,无如阴霭何。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未免银红进,空闻玉漏过。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在漫长的岁月中期待佳节的到来,却不想阴霭笼罩着天际。果然,及时的细雨足够了,何必再依赖明亮的月光呢?未免让人感到失望,空听到玉漏滴水的声音。庾公的情怀不浅,长久以来都在此驻足鸣珂。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与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历史教训与实用主义,在文学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
此诗作于中秋之夜,正值阴雨天气,诗人因久未见月而感到失落。诗中流露出对佳节的期待与自然天气的无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氛围的渴望。
此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传统意象与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佳节的期待与失落之情。开篇以“经岁待佳节”引入,直观地表现出对节日的渴望,而“无如阴霭何”则流露出失望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来表达细雨的及时,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与节日心情的对比。此处“安用月华多”似乎在质疑月光的意义,暗示在阴雨天,月亮的光辉也无济于事。结尾“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引入庾信的典故,强调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情怀依旧深厚,表现出对艺术与文学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节日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节的期待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失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安用月华多”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庾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