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8:23
岂无锦幄翠帘垂,匝树胆灯正赫曦。
共惜月华方满夜,更当秋色中分时。
乌皮几稳风侵鬓,白玉楼高冷透肌。
千里浮云何处断,北来试问雁应知。
这夜空下,难道没有华美的帐幕和翠绿的帘子吗?四周的树木上,灯火正明亮。我们共同珍惜这皎洁的月光,正值夜色最浓的时候,更是在这秋天的时节。乌皮的小船在水面上稳稳地漂浮,微风轻轻拂过我的头发,白玉般的楼阁高耸入云,让人感到寒意透骨。千里之外的浮云,究竟在哪里断了?我试着问北来的大雁,它应该知道。
司马光(1019年-1086年)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他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天的月圆之夜,诗人通过景象描写与内心感受的交织,表达了对月光的珍惜和对秋色的欣赏,反映出一种淡淡的思乡情怀。
这首诗以中秋为背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美感。诗的开头以“岂无锦幄翠帘垂”引出,描绘了一幅华美的夜景,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接着“共惜月华方满夜”,表现出诗人对月光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中的意象如“乌皮几稳”与“白玉楼高”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而后者则带有一丝清冷,展现了秋夜的孤独和凉意。
在最后两句,诗人询问千里浮云的去向,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与自然变化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迷惘和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诗在意象的对比与情感的投射中,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秋夜图景,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中“岂无锦幄翠帘垂”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用“千里浮云”暗示了什么?
答案: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独处的感受,而王维的《中秋月》则更加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寄托。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在中秋的背景下,展现了对月亮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