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8:11
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
作者: 许白凤
东去全塘,一望是红旗列列。
天不夜明灯障月,银锄耀雪。
劈面拦潮人作坝,分头走石车和楫。
要高山阔水更扬鞭,齐心力。
七千亩,新田辟。
十五里,长堤叠。
听钱江两岸,战歌联捷。
碧海栽桑尘境换,青梅煮酒群英集。
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
这首诗描写了从独山到白沙湾的壮丽景色,红旗在全塘上随风飘扬。夜空明亮,灯光照耀着月亮,手中的银锄映照着雪花。潮水冲击着堤坝,人们分头操作着石车和船桨。要想在高山和宽阔水域中更加努力,就要齐心合力。开辟了七千亩的新田,修建了长达十五里的堤坝。钱江两岸传来战斗的歌声,碧海之旁栽种桑树,尘世的景象也因此改变,青梅酒会上群英汇聚。我问诗人,有多少好的题材可以写,真希望再来寻觅。
作者介绍
许白凤,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为题材,风格清新,富有时代感。他在创作中常常融入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新社会背景下,诗人目睹了土地开垦和人民奋发向上的场景,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满江红 自独山至白沙湾即景》是一首兼具现实与理想的诗作。诗中,许白凤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劳动场景,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的开头便以“红旗列列”引入,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与新生活的开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描绘了夜空的明亮和人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新社会中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劳动画面。七千亩的新田和十五里的长堤,展示了人们的辛勤与努力,也象征着丰收的希望。最后,诗人以“问诗翁多少好题材,重来觅”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灵感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也是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总体上,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快,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是当代诗歌中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出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展现了新时代的希望与活力,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东去全塘”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劳动人民的希望
C. 革命的胜利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七千亩”主要指什么?
A. 土地的面积
B. 农民的辛勤
C. 劳动的成果
D. 以上皆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诗歌创作灵感的追求
C. 对生活的热爱
D. 以上皆是
答案:1.D 2.D 3.D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