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07
极目慈云路,看山立少时。
湖光经雨阔,柳色泥烟垂。
琢石观蹲兽,镌崖读断碑。
西关知底险,抚掌笑儿嬉。
放眼望去,慈云岭的道路延绵不绝,仿佛我在这里立足已久。
雨后湖水宽广明亮,柳树的颜色映在泥泞的烟雾中低垂。
在石头上雕刻的兽形,像是在静静观望;崖壁上刻着的碑文,却让我驻足细读。
西边的关口知道这里的险峻,我拍手大笑,看到孩子们在嬉戏玩耍。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在古代,山水常常被视为文人寄托情感的地方,诗中提到的“琢石观蹲兽”和“镌崖读断碑”均反映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
韩元吉,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慈云岭》创作于诗人游历慈云岭时,反映了他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以及与之融为一体的体验。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呈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
《慈云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与深切感悟。全诗通过四句,分别从远望、湖光、石刻、儿童嬉戏等角度切入,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极目慈云路”便为全诗定下了观察与思考的基调,仿佛诗人站在一个高点,俯瞰周围的美景。接着,雨后的湖面宽广而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与柳树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和生命的活力。
诗人在“琢石观蹲兽,镌崖读断碑”中表现出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与热爱,既有对石头上兽形的观察,又有对崖壁上碑文的深思,表现了他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而末尾“西关知底险,抚掌笑儿嬉”则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在险峻的环境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乐观。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藏着情感,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人文情怀的结合,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湖光”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湖面的光景
B. 湖的深度
C. 湖的颜色
“琢石观蹲兽”中的“蹲兽”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雕刻的兽形
C. 自然的景观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孩子们的赞赏与欢喜
C. 对自然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