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35:32
《七娘子 秋夕》
作者: 庄盘珠 〔清代〕
怕听向晚西风紧。
护银灯夜久光才定。
燕怪帘虚,虫惊砌冷。
空庭露白秋无影。
近来更苦清宵永。
又添个雁儿催迸。
怯凭红阑,慵行香径。
春花不病秋花病。
怕听到傍晚时分西风呼啸。
护着银灯,夜晚久等光才定。
燕子在空帘外徘徊,虫子在冷冷的石阶上惊动。
空旷的庭院露水晶白,秋天却没有影子。
最近更觉得漫漫清宵难熬。
又多了一只大雁催促着我离去。
怯怯地靠在红色的栏杆上,懒得走香径。
春天的花不生病,秋天的花却生病。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季节变化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尤其是秋天的孤寂与无奈。
作者介绍:庄盘珠,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诗歌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夕,正值晚秋时节,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思绪。
《七娘子 秋夕》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诗作。开篇“怕听向晚西风紧”,以感官感受引入,表现出对秋风的畏惧,象征着秋天的凄凉与孤独。接着“护银灯夜久光才定”,诗人守着灯光,暗示着对温暖和光明的渴望。这种守望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正如秋天的落叶,带着淡淡的忧伤。
“燕怪帘虚,虫惊砌冷”,通过燕子与虫子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秋夜的凄清。空庭中的“露白”与“秋无影”,则营造出一种空灵与寂寥,象征着人们在秋天的孤独感。后半部分“近来更苦清宵永”,流露出对漫漫长夜的无奈与烦闷,“又添个雁儿催迸”则是对离别的忧虑,雁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漂泊与思乡。最后一句“春花不病秋花病”,用春秋花卉的对比,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无情,令人不禁思索生命的变化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生命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孤寂的感受,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温暖与光明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春花不病秋花病”表达了什么?
诗中的“银灯”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