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29
九日客杨隑
作者: 王翰 〔元代〕
杨隑逢九日,寂寞倍思家。
俗士不解饮,浊醪何处赊。
空山悲落帽,短鬓懒簪花。
不见南来雁,新愁未有涯。
杨隑在重阳节时,感到特别寂寞,更加思念家乡。
世俗的人不懂得饮酒的乐趣,浑浊的酒在哪里可以借来呢?
空山中我悲伤地落下了帽子,短发懒得插花。
不见南飞的大雁,新愁似乎没有尽头。
《九日客杨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杨隑逢九日,寂寞倍思家”便直抒胸臆,清晰地展示了诗人因节日而加重的思乡情感。接下来的“俗士不解饮,浊醪何处赊”则表现了诗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传统节日的欢愉在他眼中变得无从享受,反而是孤独的煎熬。在“空山悲落帽,短鬓懒簪花”中,诗人将自己置于自然之中,帽子落下似乎是悲伤的象征,短发则表现了他对节日的漠然。最后一句“不见南来雁,新愁未有涯”则以鸿雁为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思乡的情绪,暗示了愁苦的无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情感的层次递进,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人们在节日时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测试: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的“空山”象征什么?
“不见南来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王翰及其作品的风格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