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0:13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归禽向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鱼儿。浮蘋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归来的鸟儿飞向暮色,隔着南面的枝头小路。无视那垂杨上的露珠如泪般滴落,打碎了千顷荷塘的声响。随着波浪,鱼儿被惊吓得四处逃窜,浮萍忽然间铺满了清澈的池塘。谁能相信,在那碧蓝的云深处,夕阳依然挂在天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垂杨”和“夕阳”等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柔情和孤寂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政治活动家,代表作有《读通鉴论》等。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夫之的晚年,正值明清更替之际,国家动荡,诗人在喧嚣的社会中寄情于自然,以雨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清平乐 咏雨》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词作,通过描绘鸟归、雨落、波涌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思绪。全诗意象清新,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开头几句描写归鸟向晚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随后的“滴碎荷声千顷”,则用生动的声音描绘了雨滴落在荷叶上产生的美妙音响,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柔情。
随着诗的推进,鱼儿在波动中逃窜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紧张感,似乎在隐喻着生活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夕阳仍在天涯”则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夕阳的美丽虽在远方,却也象征着无尽的追求和无法抵达的遗憾。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渗透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显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中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同时又隐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归禽向暝”中的“归禽”指什么?
诗中“滴碎荷声千顷”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的最后一句“夕阳仍在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雨的意象,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思索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