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7:50
隐居石下,如戴三山者。
龙伯来驱惊走马,可笑蜗头主霸。
斯虫亦向吾咍,丈夫何苦来哉。
岂异螟居蚊睫,更誇蚊息如雷。
隐居在石下,仿佛头顶三座高山。
龙伯来驱赶,惊得我马儿奔跑,可笑的是蜗牛竟然也想称王称霸。
这些小虫也对我喊叫,男人啊,你何必来这里受苦呢?
难道和螟虫住在蚊子睫毛上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更夸张的是蚊子发出的声音如雷。
作者介绍:卢青山,当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一段时间,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小生物的幽默观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小虫子反思人类的处境,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哲理。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词的风格,语言简洁却意蕴深厚。诗人通过隐居的状态引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世俗权力的嘲讽与对生活状态的反思。开篇“隐居石下,如戴三山者”,将隐居与高山相提并论,暗示了隐居生活的艰苦与孤独。接着,诗人以“龙伯来驱”引入对权威的质疑,蜗牛的“主霸”则是对小人物的无奈和幽默的调侃,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对微小生物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以“蚊息如雷”结束,极具戏谑意味,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嘲讽的态度,以及对生存环境的不屑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隐居的状态深刻探讨了人类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生活困境的质疑与无奈,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观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龙伯”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蜗头主霸”,这反映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蚊息如雷”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将卢青山的作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前者更侧重于对权力和生活困境的质疑,而后者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恬淡。两者都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