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其一》

时间: 2025-08-05 12:25:33

诗句

蜂黄渐褪。

蝶也无多粉。

试向落红重借问。

剩得几番风信。

和春见了还羞。

朝朝不上帘钩。

今日送春归去,莫教莺燕遮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2:25:33

原文展示:

蜂黄渐褪。蝶也无多粉。试向落红重借问。剩得几番风信。和春见了还羞。朝朝不上帘钩。今日送春归去,莫教莺燕遮留。

白话文翻译:

蜜蜂的黄色逐渐褪去,蝴蝶也不再有许多花粉。试着向落下的花瓣询问,究竟还剩多少春天的消息。和春天见面时,心中依然感到羞愧。每天都不再挂起帘子。今天将春天送走,不要让黄莺和燕子阻挡它的离去。

注释:

  • 蜂黄:指蜜蜂的黄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渐褪:逐渐褪去,指春天的气息在减弱。
  • 落红:落下的花瓣,象征春天的凋零。
  • 风信:风中传来的春天的消息。
  • :此处意指对春天的留恋和不舍。
  • 帘钩:指挂帘子的钩子,表示不再关上窗帘,象征心情的开放。
  • 莺燕:指黄莺和燕子,春天的代表,表现对春天的依依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精通诗词,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注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即将来临的夏天的感怀,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 其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渐行渐远的景象,诗人在春末秋初的时节,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惆怅。开头的“蜂黄渐褪,蝶也无多粉”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春天的衰退,蜜蜂和蝴蝶的减少象征着春的离去。接下来的“试向落红重借问”则以花瓣的凋落,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怀念和对流逝时间的感伤。

在修辞上,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如“试向落红重借问”,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对春天的追忆,也引发读者的共鸣。最后一句“莫教莺燕遮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春天的不舍与告别,这种情感在诗中是贯穿始终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蜂黄渐褪”:引入生动的自然意象,表现春天的衰退。
    • “蝶也无多粉”:蝴蝶的减少反映出春天的消逝。
    • “试向落红重借问”:用落花象征春天的流逝,表达对春天的追问与不舍。
    • “剩得几番风信”:暗示春天的消息已经不多,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
    • “和春见了还羞”:与春的相见充满了羞涩,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 “朝朝不上帘钩”:日复一日的不再关上帘子,象征着对春的迎接与期待。
    • “今日送春归去,莫教莺燕遮留”: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春天的不舍,恳求自然不要阻挡春天的离去。
  • 修辞手法

    • 比喻:“蜂黄渐褪”,用色彩变化暗示时光流逝。
    • 拟人:“试向落红重借问”,赋予花瓣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朝朝不上帘钩”,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留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告别。

意象分析:

  • 蜂黄: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逐渐褪去则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 :蝴蝶是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美好与脆弱。
  • 落红:凋零的花瓣,象征着青春的流逝和美好的失去。
  • 莺燕:春天的使者,代表着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蜂黄渐褪”中的“蜂黄”指的是: A. 蜜蜂的颜色 B. 蜂蜜的味道 C. 蜂窝的形状

  2. 诗中提到的“落红”是指: A. 玫瑰花 B. 凋谢的花瓣 C. 新开的花

  3. “莫教莺燕遮留”表达的是: A. 不想让春天走 B. 希望黄莺和燕子留住春天 C. 期盼春天快点来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与俞士彪在春天主题上的不同表现,李清照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与女性视角,而俞士彪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感怀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俞士彪诗集》

相关查询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花屿 七哀 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迎燕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早梅 七夕 咏芭蕉 春晓 沧浪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殂殒 妙笔 四食 一窍不通 年少无知 通驰 鬼字旁的字 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舞文饰智 秋草人情 拳毛騧 克字旁的字 毛发尽竖 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