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33
赠史修文
故人阻千里,会面非别期。
握手于此地,当欢反成悲。
念离宛犹昨,俄已经数期。
畴昔皆少年,别来鬓如丝。
不道旧姓名,相逢知是谁。
曩游尽鶱翥,与君仍布衣。
岂曰无其才,命理应有时。
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
老朋友相隔千里再相见,约定的会面不是分开的时机。
握手的这一刻,原本应是欢喜,却反而成了悲伤。
想到离别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已经有了好几次的分别。
往日我们都是年轻人,自从分别后,头发已如丝般白。
不再提起旧时的名字,重逢时却不知彼此是谁。
曾经一同游玩畅游,与你相伴仍是布衣之身。
岂能说我没有才华,命运的安排总会有时。
分别的道路渐渐变少,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沈千运,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又深沉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友谊、离别、抒发感慨,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写于沈千运与友人史修文久别重逢之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离别与重逢的思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赠史修文》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深情的诗作。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老朋友重逢时的复杂心情。诗中反复强调“别”和“会面”,在欢喜与悲伤之间反复徘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变迁。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分离的痛苦与重逢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现出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尤其是“鬓如丝”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岁月中逐渐衰老的状态,令人深感惋惜。
诗人在重逢时对旧友的身份感到陌生,这种陌生不仅是外貌的变化,更是心灵深处的隔阂。诗的最后,诗人以“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收尾,情感达到高潮,带给读者深深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惜、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强调珍惜当下、感恩相聚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握手”在重逢时象征什么?
“鬓如丝”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