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09:33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这首诗描写了西陵峡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首先,绝壁高耸入云,波涛汹涌向远方延伸。峡口的荆门像是一道薄薄的屏障,滚滚的水流记录着南国的历史。楚国昔日繁华,山丘上曾有祭祀的盛况。可一旦秦兵入侵,夷陵的火焰便悄然升起。四周的关卡再也无法设立,难以依靠。洞庭湖也变得模糊,孟门的辉煌已成往事。自古以来,天地开辟后就成了峡中的流水。旅人之间互相赠言,感受着无止境的风涛。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奇特的景象让我感到美好。如果江山真的有灵性,它会在千年之后识得知己。
作者介绍:杨炯(650年-693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少华,原籍南阳。他的一生与政治风云密切相关,曾任职于朝廷,参与了多项政治活动。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唐代,正值国家统一后,社会经济逐渐繁荣,但战乱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江山。诗人通过描写西陵峡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思考。
《西陵峡》是一首兼具壮丽景观与深刻历史反思的诗作。杨炯通过描绘西陵峡的巍峨绝壁和滔滔江水,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与壮观。他用“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开篇,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同时,诗中提到的“楚都昔全盛”与“秦兵一旦侵”,则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战争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诗歌中反复提及的“江山若有灵”更是引人深思,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行旅者的视角,感受到的风涛与水流,似乎与历史的沧桑紧密相连,暗示着即便是历史的巨变,自然依旧在流淌、在诉说。
整首诗以其雄伟的意象与深刻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美好自然的眷恋,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绝壁”指的是:
A. 高耸的山峰
B. 河流的边缘
C. 祭祀的地方
D. 文化的遗址
“江山若有灵”表达的意思是:
A. 江山有生命
B. 自然会理解人类的情感
C. 江山会永远存在
D. 人类与自然隔绝
诗中提到的“楚都”主要指:
A. 战争的中心
B. 繁荣的地方
C. 自然的景观
D. 文化的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