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

时间: 2025-05-07 23:12:44

诗句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12:44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

原文展示: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洪沙弥赴上元受戒的祝福与感慨。诗人不愿意用华丽的服饰来装饰自己,而是选择简单朴素的衣服。如今随信送别,希望他能顺利到达蔡州的坛场。远处的寺庙钟声传来,春天的山上,戒律清修的生活让人感到寒冷。等他归来后再学习佛法,心中难免会有些踌躇。


注释:

  • 资章甫:意指用华丽的衣服装饰自己。“资”有装饰之意,“章甫”指的是华丽的服饰。
  • 胜衣:指的是优雅或华丽的衣服。
  • 秣陵:今南京地区,古代称为秣陵,是重要的交通要地。
  • 蔡州:古地名,指今河南省的蔡家。
  • 戒足寒:指修行的戒律使人感到寒冷,暗示清修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而著称,尤其在描写佛教题材上颇具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好友洪沙弥赴蔡州受戒之时,反映了当时佛教盛行的背景,诗人对好友的祝福以及对清修生活的理解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言辞,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不愿意与世俗的华丽生活同流合污,选择了朴素的衣着,显示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秣陵信”与“蔡州坛”,不仅体现了地理的转变,也象征着从世俗生活到宗教信仰的转变。在“野寺钟声远”一句中,钟声的遥远带来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着修行路上的孤独与寒冷。最后一句“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则反映了诗人在朋友归来后,面对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暗示了修行的艰难与内心的挣扎。整首诗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清修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肯资章甫:表明诗人的谦卑与不愿追求表面的华丽。
    • 胜衣被木兰:用“木兰”比喻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对自然和真实的追求。
    • 今随秣陵信:表明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期望他能顺利出行。
    • 欲及蔡州坛:象征着向精神高地的迈进。
    • 野寺钟声远:钟声的遥远传递出寂寞的情感。
    • 春山戒足寒:暗示修行的艰辛以及对清修的感悟。
    • 归来次第学:表达了在修行中不断学习的态度。
    • 应见后心难:感叹修行带来的内心挣扎与困惑。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木兰”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与祝福,探讨了修行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挣扎,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着宗教的清净与内心的反思。
  • 春山: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修行的艰难。
  • :代表了佛教的戒律,体现了修行者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蔡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今河南省
    B. 今江苏省
    C. 今陕西省

  2. “归来次第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祝福
    B. 对修行的期待与困惑
    C.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皎然的这首诗则更关注于对修行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蒋桂战争 清平乐·柳边深院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清平乐·春光欲暮 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雨晴烟晚 贺新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词严义正 包含又的词语有哪些 豕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论千论万 老稚 歹字旁的字 狼烟大话 秃宝盖的字 金浆玉醴 同字框的字 香巢 向阳花木 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私窃 包含鼋的词语有哪些 鳞集麇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