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0:50
不畏风尘白发侵,飞车横野复扪参。
纵穿地脉几无间,才见天光忽又阴。
山络绎,洞幽深。崖危径窄气萧森。
凭栏偏爱观奇险,履险如夷最称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不怕风尘和白发的侵扰,驾车驰骋在广阔的野外,探寻天上的星辰。尽管穿越了大地的脉络,时而看到光明,时而又被阴云遮蔽。山峦起伏,洞穴幽深,悬崖陡峭,山路狭窄,气氛显得萧瑟而森然。站在栏杆旁,特别喜欢观看那些奇险的景象,面对危险却如履平地,心中感到最为舒畅。
“扪参”一词,可以联想到古代天文学与道教文化,古人常通过观察星辰来导航和探索,象征着对未知的追求和探索的勇气。
作者介绍:傅义是当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个性在现代诗坛上崭露头角。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旅行途中,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与险恶,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冒险精神的赞美。社会环境的变迁和个人经历的积累,使得作者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首《鹧鸪天》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开篇“不畏风尘白发侵”,直接表明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勇敢态度,体现了对岁月无畏的精神。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以“飞车横野复扪参”描绘出行进中的快感和对星空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诗中“纵穿地脉几无间,才见天光忽又阴”,则通过对光明与阴暗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与瞬息万变。后半部分描绘的“山络绎,洞幽深”,以及“崖危径窄气萧森”,则将画面拉向险峻的山水,营造出一种险象环生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结尾“凭栏偏爱观奇险,履险如夷最称心”,则体现出作者在面对危险与挑战时的从容与淡定,表现出一种勇于探索、乐于冒险的精神。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与惊险,展现出一种勇敢探索、乐观生活的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飞车”形容的是什么?
A. 旅行的速度
B. 驾驶的技巧
C. 车的质量
“履险如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害怕危险
B. 从容对待挑战
C. 不在意生活
“才见天光忽又阴”中的“阴”指的是?
A. 黑暗
B. 生活的艰辛
C. 天气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傅义的《鹧鸪天》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强调了人生的艰辛与愁苦,而傅义则表现出一种探险与探索的乐观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境构建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