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日杂咏六首

《秋日杂咏六首》

时间: 2025-05-10 09:32:34

诗句

绝壁跨城楼,连天海气浮。

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

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

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32:34

原文展示

绝壁跨城楼,连天海气浮。
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
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
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高耸的绝壁上建起城楼,气势连通天空与大海。
长空中飞鸟已然消失,落日的余晖依旧留在断裂的云层上。
深秋的鼓声和号角声显得格外壮丽,山河在薄暮中显得忧愁。
在艰辛的生活中,我已知道心底所向,借着拐杖寄情于遥远的沧洲。

注释

  1. 绝壁:指高耸的悬崖。
  2. 跨城楼:建在绝壁上的城楼,象征着雄伟壮丽。
  3. 连天:与天空相连,形容气势磅礴。
  4. 海气:海的气息,形容海天一色的景象。
  5. 去鸟尽:飞鸟纷纷离去,表达秋天的萧瑟。
  6. 断云留:断裂的云层中仍有落日的余晖。
  7. 鼓角:指军鼓和号角,象征战斗和壮丽的场景。
  8. 薄暮愁:在薄暮时分,心中感到忧愁。
  9. 劳生:辛苦的生活。
  10. 倚杖:拄着拐杖,表达一种孤独的状态。
  11. 沧洲:可能是指远方的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南宋初年,因其诗作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感慨,展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思考和反思。

诗歌鉴赏

《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以“绝壁跨城楼”引入,展现出雄伟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紧接着,通过“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诗人通过飞鸟的离去和落日的余晖,传达出深秋的萧瑟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后半部分“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则在壮阔的景象中渗透出忧愁的情绪,鼓角声的雄壮与山河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一个英雄与时代的悲歌。最后两句“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则把诗人从外部景色的描绘引向内心的深处,反映出他对生活苦难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绝壁跨城楼”:描绘宏伟的城楼建在陡峭的绝壁之上,展现出壮丽的景观。
    • “连天海气浮”:气息连接天际与大海,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长空去鸟尽”:飞鸟已然离去,象征着秋天的萧条。
    • “落日断云留”:夕阳依旧挂在残云之上,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鼓角深秋壮”:深秋的鼓声和号角声传来,形成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对比。
    • “山河薄暮愁”:在薄暮中,山河显得愁苦,映射心情。
    • “劳生知底所”:经历艰苦生活后,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 “倚杖寄沧洲”:通过拄杖而寄托心中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态度结合,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鼓角深秋壮”和“山河薄暮愁”,对比鲜明。
    • 意象:通过“飞鸟”“落日”等意象,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和诗人的心境。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深沉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绝壁:象征着高耸的理想与追求。
  • 飞鸟:代表自由与逝去的时光。
  • 落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鼓角声:代表壮烈的精神与时代的悲歌。
  • 薄暮:寓意人生的最后阶段,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壁跨城楼”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低矮的山丘
    B. 雄伟的城楼
    C. 平坦的田野

  2. 在诗中,飞鸟的离去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秋天的萧条
    C. 春天的到来

  3. “倚杖寄沧洲”中的“沧洲”可能指代什么?
    A. 远方的理想之地
    B. 现实生活的归宿
    C. 乡愁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沉重,李白的诗则更显轻灵和思乡之情;而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秋天的忧愁,但韩元吉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

以上内容对《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其一 过柴以忱园中赏牡丹 点绛唇 骑马出镇海门 点绛唇 美人图 点绛唇 咏草用和靖叶 点绛唇 点绛唇 已丑清明前一日,春露堂即事,时既 点绛唇(妙香檐卜)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噎掘井 饱谙世故 繁茂 柱天踏地 冷意 尸字头的字 爿字旁的字 桑蛾 玄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福孙荫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重迹屏气 包含觉的成语 称量而出 托开头的成语 卤字旁的字 万夫之勇 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