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1:1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1:16:04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李势女
白居易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
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
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
自言重不幸,家破身未亡。
人各有一死,此死职所当。
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
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
愿信赤心语,速即白刃光。
南郡忽感激,却立舍锋铓。
抚背称阿姉,归我如归乡。
竟以恩信待,岂止猜妒忘。
由来几上肉,不足挥干将。
南郡死已久,骨枯墓苍苍。
愿于墓上头,立石镌此章。
劝诫天下妇,不令阴胜阳。
这首诗表达了女性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与思考。诗人认为,减去一点就显得太短,增加一点则又显得太长,反映了对美丽与不幸的矛盾感受。她的脸色虽然没有像花儿那般娇艳,也无如霜雪般洁白,但却是天下最美的。她自认为命运不幸,家庭破碎但仍然活着。每个人都有一死,这是生命的常态。她宁愿将自己的死与主人的死相提并论。她希望能够速死了结,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诚,倒不如说是对命运的无奈。她愿意在南郡立碑,劝诫世间的女人们,不要让阴暗的情感胜过阳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涵盖爱情、人生、政治等多个主题,是唐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其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思考的敏感时期。诗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和压迫。
这首诗通过女妾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反思。起初,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指出美丽的外表与内心的苦楚之间的落差,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矛盾地位。诗中提到的“人各有一死”,反映了对生死观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命运的无常与必然,女妾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在主人的阴影之下。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立碑的方式,象征着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后人的劝诫,表达了希望天下妇女能够勇敢面对命运的愿望。诗歌整体通过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渴望解放的心声,传递出反对对女性压迫的强烈情感,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传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反思,展现了女性在压迫与挣扎中渴望解放的心声,强调了生命的尊严与勇气。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美丽标准的无奈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家庭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重
诗中提到的“妾死主意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忍耐与屈从
B. 宁死不屈
C. 对主人的依赖
D.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