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7:30
池上有鹤,介然不群。
乌鸢鸡鹅,次第嘲噪。
诸禽似有所诮,鹤亦时复一鸣。
予非冶长,不通其意,
因戏与赠答,以意斟酌之,聊亦自取笑耳。
池边有一只鹤,它高洁地独自栖立,不与其他鸟类为伍。
乌鸦、鸡和鹅,依次在一旁嘲笑叫唤。
其他鸟似乎在取笑它,而鹤偶尔也会鸣叫回应。
我并非聪明人,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于是我随意地进行调侃和回答,随意斟酌其中的意思,
也只能自我取乐罢了。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百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孤独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深思,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池鹤八绝句》通过描绘一只独立的鹤与其他鸟类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鹤作为高洁的象征,它的孤傲与不群,映衬出周围乌鸦、鸡和鹅的嘲弄。这种对比不仅强调了鹤的独特性,也揭示了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有的人追求高尚和独立,而有的人则沉迷于世俗的嘲讽与喧嚣。诗中“我非冶长,不通其意”的自我调侃,展现了白居易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绪,增强了诗的深度和层次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折射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既有对高洁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底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高洁与世俗的关系,反映出独立个体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鹤的形象象征什么?
诗人如何看待周围的鸟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