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2:48
何恭敏
作者:岳珂 〔宋代〕
虐焰熏天,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
观公之帖,虽久别之一见,亦将以归之时数之自然。
胸中所处者素定,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危机四伏的情境,烈火炽热烘烤着天空,而您却试图用一勺水来扑灭那燎原之火。看您所写的信件,尽管我们已久别重逢,但我仍会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归还给您。您心中所处的立场早已坚定,因此理应勇敢地直面危险,发表对天下的公正言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豺虺之锋”象征着险恶的外部威胁,而“勺水”则表现出对抗这种威胁时的无力感,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岳珂(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恭敏,号渔隐。其诗风清新洒脱,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产生于岳珂对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立场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以及对公义的渴望。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危机的深切关注。开篇以“虐焰熏天”描绘出一幅火焰肆虐、烟雾弥漫的紧迫景象,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接着,“而公以勺水欲救其燎原”将微薄的力量与无尽的火势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面对巨大困难时的无力感。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随后,诗人提到信件的重逢,尽管久别重逢,依然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归属感,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出对个人信念的坚定。最后一行“宜其敢于撄豺虺之锋,而吐天下之公言也”则表达了诗人对勇敢直面困难与表达公正言论的赞美,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力量。
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出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传达了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关注,以及面对困难时应勇敢表达公正言论的信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虐焰熏天”中的“虐”字意为:
A. 轻松
B. 残酷
C. 温和
诗中提到的“勺水”象征:
A. 丰富的力量
B. 微薄的抵抗
C. 自然的力量
诗句“而吐天下之公言”中的“公言”指的是什么?
A. 私人意见
B. 公正的言论
C. 无关紧要的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岳珂的《何恭敏》与杜甫的《春望》都在面对社会动荡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但岳珂更侧重于个人对抗的微薄力量,而杜甫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