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5:26
作者: 陆游 〔宋代〕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傍晚时分天气特别浑浊,黄昏的月亮依然明亮。
忽然吹来微微的细雨,让我感到一丝寒意降临。
树梢上的小鸟刚刚安静下来,草根里的虫子也开始鸣叫。
我呼唤小童去拿一件半臂衣服,我想在台阶旁走一走。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反对金朝统治。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和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使得诗人常常在自然景象中寄情于怀。
《微雨》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自身的感受。开篇“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场景,天气浑浊却有着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晰的美感。
随后的“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则将细雨与寒意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内心的触动,细雨带来的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的“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鸟儿安静下来,虫子开始鸣叫,似乎在回应着外界的变化。
最后一句“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虽然天气变冷,却仍想在外走动,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微雨的景象,更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细腻的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微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诗词测试:
诗中“晡後气殊浊”意为:
A. 黄昏时分的气氛浑浊
B. 早晨的空气清新
C. 正午的阳光明媚
诗人想在台阶旁做什么?
A. 乘凉
B. 散步
C. 喝茶
诗中提到的“微雨”主要象征:
A. 暴风雨
B. 季节的变化与情感的细腻
C. 灾难与困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微雨》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及其引发的情感。陆游关注细腻的自然变化,透出对生活的感悟;而杜甫则在春天的景色中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描写手法上虽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真挚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