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2:09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把西湖移来深曲,四山环作溪渚。
白头喜结芦花伴,点染绿蘋红树。
桥外渡。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
蒲牢定处。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
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
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
凭寄语。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
仙凡路阻。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
把西湖的美景移到这里,四周群山环绕着溪流和沙洲。
我高兴地与白头翁结伴,芦花为伴,点缀着绿色的水草和红色的树木。
在桥外渡口,划着一只瓜皮船,顺着秋风,带着大雁远去。
在蒲牢定居的地方,水环绕着僧人的门扉,云朵依偎着客人的座位,湘江的好茶具。
我想要寻找鸥鸟在水波间的闲趣,在西楼同样享受凉爽的雨水。
诗龛静静地守护着我的香魂,那羡慕神仙般的鸳鸯和白鹭。
寄托我的情感,谈论城郭的沧桑,旧时东园的诗句。
仙凡的道路阻隔了,只能用酒菜祭奠名山,画图的灵境,举杯与朋友共舞。
作者介绍:
潘飞声,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西溪游览时,诗人赞美了西溪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与友人共度闲暇时光的愉悦心情。
本诗通过对西溪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首句“把西湖移来深曲”,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优雅的环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溪的自然风光,四周的山峦环绕,水草丰盈,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尚。
在意象上,诗人巧妙地融合了人、景、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白头喜结芦花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而“湘点好茶具”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情趣,令人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珍惜。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把西湖移来深曲,四山环作溪渚。
诗人通过“移来”一词,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渴望与向往,四周的山环绕形成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白头喜结芦花伴,点染绿蘋红树。
白头翁象征着快乐的伴侣,芦花则是自然界的美好,点缀的景色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桥外渡。引一叶瓜皮,背雁摇秋去。
描绘了诗人划船的情景,借助“背雁摇秋去”来传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蒲牢定处。认水绕僧扉,云依客座,湘点好茶具。
描述了一个静谧的场景,水流绕过僧人的住所,云朵为客人提供庇护,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词人愿,要觅鸥波閒趣。西楼同卧凉雨。
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闲适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描绘了凉雨带来的舒适感。
诗龛静护香魂妥,那羡神仙鸳鹭。
诗龛守护着诗人的文人气质,羡慕神仙般的生活。
凭寄语。道城郭沧桑,旧感东园句。
寄托情感,讲述城市的变迁和对往昔的怀念。
仙凡路阻。只俎豆名山,画图灵境,酹酒对公舞。
仙与凡的阻隔,虽然生活中有繁杂,但仍然可以享受美酒与友人共舞的乐趣。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芦花”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在西溪寻找什么?
诗中“仙凡路阻”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潘飞声的本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禅意,而潘飞声则强调了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温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