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32
作者: 陆龟蒙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江上冬日短,裴回草堂暝。
鸿当绝塞来,客向孤村病。
绵绵起归念,咽咽兴微咏。
菊径月方高,橘斋霜已并。
盘飧蔬粟粗,史籍签牌盛。
目冷松桂寒,耳喧儿女竞。
开瓶浮蚁绿,试笔秋毫劲。
昼户亦重关,寒屏递相映。
诗从骚雅得,字向铅椠正。
遇敌舞蛇矛,逢谈捉犀柄。
无名升甲乙,有志扶荀孟。
守道希昔贤,为文通古圣。
幽忧废长剑,憔悴惭清镜。
祗会鱼鸟情,讵知时俗性。
浮虚多徇势,老懒图历聘。
既不务人知,空馀乐天命。
吾家在田野,家事苦辽夐。
耕稼一以微,囷仓自然罄。
愁襟风叶乱,独坐灯花迸。
明发成浩歌,谁能少倾听。
在江边的冬天,白昼显得很短,草堂里昏暗的光线让我徘徊不前。鸿雁飞越绝境而来,旅人因病而停留在这孤独的村庄。思乡的情愫绵绵不断,微微的吟唱声也随之而起。菊花小径上月光正高,橘子斋中的霜已然覆盖。简单的饭菜摆在桌上,古籍的书卷旁边则是盛满的签牌。目光所及,松树和桂花显得寒冷,耳边是孩子们的争吵声。打开瓶子,浮出绿蚁,试笔写下秋毫之劲。白天的门也关得紧紧的,寒冷的屏风交相映照。诗歌源于骚雅,字句则向铅刀正宗。遇到敌人用蛇矛舞动,谈话中则是捉住犀牛的柄。无名的诗作如同甲乙,志向则是扶持荀子和孟子。恪守道义的希望在于古贤,写作则通往古圣。心中幽忧已废弃长剑,憔悴的面容映在清镜之中。只与鱼鸟之情相会,怎能知晓世俗的本性?虚浮的事物随着势头而动,年老懒惰不愿追求名利。既不图人知晓,空余乐天的命运。我的家在田野,家事却苦于遥远。耕作的辛劳微薄,仓库自然也会空。愁苦的情怀伴随着风叶的纷乱,独坐在灯下花开时。抒发出浩大的歌声,谁又能少倾听呢?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士衡,号玉溪。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和隐逸生活为主题,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隐居于乡村期间,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世间纷扰的思索,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村夜二篇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冬日夜晚的孤独、思乡和对人世纷扰的思考。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江上冬日短”、“菊径月方高”等,渲染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以“鸿当绝塞来”引入旅人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接着通过细致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乡村的朴素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感受到世俗的纷扰和心灵的孤寂。诗句“祗会鱼鸟情,讵知时俗性”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淡漠,以及对自然情感的向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自由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江上冬日短”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激昂
“祗会鱼鸟情”中的“鱼鸟情”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世俗情感 B. 自然情感 C. 人际关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村夜二篇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孤独感,但陆龟蒙更加强调对人世纷扰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