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时间: 2025-07-31 13:15:56

诗句

不令老眼看鞓红,岂是青春不负公。

尚有扬州风物在,亦防此段并成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3:15:56

原文展示:

不令老眼看鞓红,岂是青春不负公。尚有扬州风物在,亦防此段并成空。

白话文翻译:

不要让年老的眼睛看到那绚丽的红花,难道是青春就这样辜负了我吗?扬州的美好风物依然存在,但也要提防这段时间的空虚与失落。

注释:

  • 鞓红:指的是绚丽的红色花朵,象征着美好的青春和生命力。
  • 青春不负公:意为青春不会辜负我,强调对青春的珍惜。
  • 扬州风物:指扬州的美丽景色,象征着记忆中的美好事物。
  • 并成空:意味着这一段时间的失落与空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尧,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变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个人生活的某个阶段,可能是在感受到岁月流逝和青春渐逝的情绪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展现了作者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美好景物的怀念。首句“不令老眼看鞓红”中,作者以“老眼”引入,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与无奈,似乎在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再属于自己。接着“岂是青春不负公”则反问自己,青春难道就这样辜负了我吗?这句中带有一种对青春的自责与不甘,情感深刻又富有力量。

在“尚有扬州风物在”中,扬州作为一个美丽的城市,成为了作者怀念的对象,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过往。最后一句“亦防此段并成空”,则是对未来的警惕,呼应了诗的主题,既是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又是对未来空虚的忧虑,使得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理智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令老眼看鞓红:不希望年老的眼睛再去看那美丽的红花,暗示了对衰老的无奈。
  2. 岂是青春不负公:反问自己,难道青春真的没有珍惜我吗?表现出对青春流逝的疑惑与惋惜。
  3. 尚有扬州风物在:扬州的美丽依然存在,暗示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4. 亦防此段并成空:要提防这段时间的空虚与失落,体现出对未来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平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 象征:红花和扬州风物象征着青春与美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的空虚感到忧虑。作者在追忆中反思人生,展现出一份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鞓红:象征青春的美丽与生命力。
  • 扬州风物: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记忆的追寻与向往。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鞓红”象征什么? A. 年龄 B. 青春 C. 失落 D. 美食

  2. 作者对扬州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怀念 C. 鄙视 D. 无所谓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1. B. 青春
  2. B. 怀念
  3. C.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曾几的诗都表现了对青春与生命的珍惜,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与激昂,而曾几则更显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凌歊台送韦(一作韩)秀才 早发寿安次永寿渡 朗上人院晨坐 长安早春怀江南 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茅山因赠 湖上 残雪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归长安 及第后春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郭公夏五 包含眷的词语有哪些 瞻云望日 丶字旁的字 皤皤国老 推极 虫字旁的字 云舞 亡国之臣 素面朝天 青筇 鳥字旁的字 井渫不食 斗字旁的字 观者如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