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07:3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36:05
越俗僭宫室,倾赀事雕墙。
佛屋尤其侈,耽耽拟侯王。
文彩莹丹漆,四壁金焜煌。
上悬百宝盖,宴坐以方床。
胡为弃不居,栖身客京坊。
辛勤营一室,有类燕巢梁。
南方精饮食,菌笋鄙羔羊。
饭以玉粒粳,调之甘露浆。
一馔费千金,百品罗成行。
晨兴未饭僧,日昃不敢尝。
乃兹随北客,枯粟充饥肠。
东南地秀绝,山水澄清光。
余杭几万家,日夕焚清香。
烟霏四面起,云雾杂芬芳。
岂如车马尘,鬓发染成霜。
三者孰苦乐,子奚勤四方。
乃云慕仁义,奔走不自遑。
始知仁义力,可以治膏肓。
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夜枕闻北鴈,归心逐南樯。
归兮能来否,送子以短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奢华的建筑和饮食,反映了南方的富饶,但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奢华生活的虚幻与痛苦。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仁义的追求构成了全诗的核心思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散文见长。
《送慧勤归余杭》写于欧阳修在京城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表现了他对仁义、家乡和生活的深刻认识。
《送慧勤归余杭》是一首通过描绘奢华与简朴生活对比,表达对故乡思念及对仁义的追求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南方的富饶生活,尤其是对饮食和居住条件的描述,展现出南方的繁华。但在这种繁华的背后,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空虚与孤独。他用“胡为弃不居”来质疑自己为何放弃简朴的生活选择奢华的京城,而在京城中,尽管周围充满了奢侈与享受,心灵却依然感到饥饿。
此外,诗人通过对“仁义”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这种追求能治愈内心的空虚和困惑。最后,诗人在归乡的愿望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人情重视故土的情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奢华生活的质疑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仁义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欧阳修的字是什么?
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饮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