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丰乐亭记

《丰乐亭记》

时间: 2025-07-27 23:51:22

诗句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1:22

原文展示

《丰乐亭记》
作者:欧阳修 〔宋代〕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白话文翻译

在我修整滁州的第二年夏天,我开始喝滁水,觉得甘甜可口。问滁州人,得知水源在州南百步之远。水源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独立;下面是幽谷,深藏而幽暗;泉水从中冒出,清澈而明亮。我俯视、仰望,左右环顾,乐在其中。于是我疏通泉水,凿石头,开辟出一个亭子,与滁州人一同游玩。滁州曾是五代战乱的地方。昔日太祖皇帝曾在清流山下打败李景的十五万大军,在滁东门外生擒了皇甫辉和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后来我考察了这里的山川,查阅了地图,爬高望远,想要找到辉凤被捕的地方。而当地的老人都不在了,可能是因为天下已经平定很久了。自唐代失去政权后,天下分裂,英雄豪杰并起,四处都是敌国,数不胜数。直到宋朝承接天命,圣人出世,四海归一。过去依靠险阻而生存的地方,经过百年岁月,已然消磨殆尽,只剩下高山和清水。想询问当年事迹,但老人们早已不在!如今滁州位于江淮之间,舟车往来频繁,但商贾和外客却不至于此,百姓安于田间地头,乐于生存和送别。而谁能知道其上天的功德,经过百年深厚的休养生息呢?我来到这里,喜欢这片荒僻之地和简单的生活,特别喜爱这里的风俗安闲。既然得到了这山谷中的泉水,我每天与滁人仰望山峦,俯听泉水。摘取幽静的花草,荫蔽在高大的树木下,风霜冰雪,雕刻出清秀的景致,四季景色,无不令人心喜。此外,幸好当地百姓乐于丰收,愿意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以山川之美,民俗之乐,让百姓明白在丰年之乐中生活的原因,真是生活在太平之时的幸运啊。宣扬上天的恩德,与民共享快乐,是刺史的职责。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命名我的亭子。

注释

字词注释:

  1. :指欧阳修本人。
  2. 滁水:指滁州的水,水质甘甜。
  3. 丰山:高耸的山。
  4. 幽谷:幽深的山谷。
  5. 清泉:清澈的泉水。
  6. 疏泉凿石:疏通泉水,凿石头开辟亭子。
  7. 刺史:地方官,负责治理地方的官员。

典故解析:

  1. 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宋朝,平定了动乱。
  2. 李景:指五代时期的李景王朝,曾与宋朝对立。
  3. 清流山:历史上著名的战场,发生过多次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卓著,尤其以诗词、散文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致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丰乐亭记》创作于欧阳修治滁期间,表达了他对滁州自然风光的喜爱,对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滁州风景的描绘,更是对社会安定、民生富饶的赞美。

诗歌鉴赏

《丰乐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所作,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开篇描绘了滁水的甘甜和丰山幽谷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通过对山川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在历史阶段的叙述中,欧阳修提到五代时期的战乱,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他在与滁人交流中,试图了解过去的故事,但却发现老者已不复存在,给人一种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感慨。文章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反思,同时也昭示着当下的安宁与繁荣。

文章的最后,欧阳修对百姓的生活状态表示欣慰,强调了民众对丰年之乐的珍惜和感恩。在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中,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社会和谐的向往。整篇文章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 讲述了欧阳修在治滁州后的第二年夏天,首次品尝滁水的甘甜。
  2.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 询问当地人,得知水源在州南百步远处。
  3.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 描述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上有高耸的丰山,下有幽深的山谷。
  4. 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 讲述了泉水从中涌出,水清澈明亮。
  5.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 俯视、仰望、左右环顾,乐在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丰山”“幽谷”等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自然景观。
  • 排比:如“俯仰左右,顾而乐之”,展现了作者对环境的细致观察。
  • 对比:历史的战乱与现今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和平的珍贵。

主题思想: 整篇文章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百姓安宁生活的欣慰。强调了人们在和平年代应当珍惜生活、感恩自然的主题。通过描写滁州的山水,展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丰山:象征着高耸和坚韧,体现了自然的力量。
  2. 幽谷:代表着深邃和宁静,寓意内心的安宁。
  3. 清泉:象征着纯洁与生命,反映了自然的生机。
  4. 四时之景:四季变化的美好,体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丰乐亭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欧阳修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文章中提到的滁水有什么特点?

    • A. 浑浊
    • B. 甘甜
    • C. 咸涩
    • D. 冰冷
  3. 哪位皇帝曾在滁州打败敌军?

    • A. 汉武帝
    • B. 唐太宗
    • C. 宋太祖
    • D. 明成祖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岳阳楼记》——范仲淹
  2. 《滕王阁序》——王勃
  3.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岳阳楼记》相比,二者皆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岳阳楼记》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壮志与感慨,而《丰乐亭记》则更强调与民同乐和对安宁生活的珍视。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庐山 次韵文潜病中作时方求补外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自画山水寄无斁题其上 村居即事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三 滨州道中四首 其一 蔡州叔父金部挽歌辞五首 其五 送君 临江仙(呈祖禹十六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市聚 冒訽 炯炯有神 子字旁的字 包含翠的词语有哪些 织纴 拿东拿西 东方骑 言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撮箕 狗捉老鼠 亅字旁的字 畏强欺弱 随遇而安 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