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时间: 2025-05-10 09:10:05

诗句

诗至中山不可加,直将幽澹扫秾华。

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

老子骚魂常住世,郎君吟笔又名家。

遥知丈室无天女,纸帐香篝瘦影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0:05

原文展示

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刘克庄

诗至中山不可加,
直将幽澹扫秾华。
宁依处士坟前竹,
不爱都人担上花。
老子骚魂常住世,
郎君吟笔又名家。
遥知丈室无天女,
纸帐香篝瘦影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他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内涵与深度,而非华丽的表象。他宁愿在处士的坟前欣赏竹子,也不愿与世俗人一起抬着花朵来作秀。老子的思想仍然在世间流传,而诗人用他的笔名也让人铭记。遥想你的书房里没有天女的陪伴,只有纸帐下微弱的烛光和瘦弱的身影。

注释

  • 中山:地名,象征诗歌的高远境界。
  • 幽澹:形容诗歌的清淡和深远。
  • 秾华:指繁华的花朵,象征浮华。
  • 处士:隐士,指超然物外的人。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象征超脱和智慧。
  • 丈室:指房间,丈为古代长度单位,意指居所。
  • 天女:指仙女,象征美好的事物。
  • 纸帐香篝:意指简朴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世荣,号止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常常反映出对世俗的超脱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与友人吟咏梅花的过程中写成,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以及对梅花的喜爱。梅花象征清高、不畏寒冷的品质,正与作者的志向相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拒绝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诗至中山不可加”揭示了其诗歌追求的高远理想,紧接着将幽澹的气息与繁华的花朵相对比,显示出作者对内涵和深度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句子“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更是直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蔑视,宁愿与自然相伴,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提到“老子骚魂常住世”,引入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在的精神追求比外在的名利更为重要。而“遥知丈室无天女”则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与孤独,尽管没有华丽的陪伴,但却有着宁静的心态。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通过梅花与竹子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高洁风骨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诗至中山不可加:诗歌的境界达到了中山的高度,无法再加以提升,表达了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2. 直将幽澹扫秾华:直接用清淡的气息去扫除繁华的花朵,强调内在的宁静与深远。
  3. 宁依处士坟前竹:宁愿依傍在隐士的坟前看竹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不爱都人担上花:不喜欢与世俗人一起抬着花,显现出对浮华的反感。
  5. 老子骚魂常住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永存于世,强调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6. 郎君吟笔又名家:诗人以吟咏而闻名,暗示自己的文学地位。
  7. 遥知丈室无天女:遥想你的书房里没有仙女相伴,暗示孤独。
  8. 纸帐香篝瘦影斜:简单的生活状态,纸帐和微弱的烛光映照出诗人的孤独与清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幽澹与秾华、处士与都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题。
  • 象征:梅花、竹子象征清高与隐逸,反映诗人内心追求。
  • 比喻:将生活的简朴与孤独用“纸帐香篝”形象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在修养的追求与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强调了清高、隐逸的价值,体现了刘克庄对梅花的独特情感,也反映了其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的精神。
  • 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雅。
  • 处士:代表隐士精神,追求超脱。
  • 天女:象征世俗的美好与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宁愿依傍哪里的竹子?

    • A. 自家前院
    • B. 处士坟前
    • C. 市场旁边
    • D. 山顶
  2. 诗中提到的老子象征什么?

    • A. 名利
    • B. 哲理与智慧
    • C. 美丽
    • D. 财富
  3. “遥知丈室无天女”中,丈室指的是?

    • A. 房间
    • B. 花园
    • C. 酒楼
    • D. 学校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展现出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盛开的精神,强调坚韧和不屈,与刘克庄对梅花的清高理解相呼应。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表现了对读书生活的追求,亦有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轩偶成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 和程机宜见贻 陇头吟 和同官问耳疾六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十九 玉连环(天申寿词) 题谯干钓雪图 选冠子(淮上兀坐,等待取接,因得汉使一词,他日歌之) 题扇二十四首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垂死 卜字旁的字 正言若反 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章决句断 点石成金 干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明婚正配 三百瓮齑 毛糙 包含轴的词语有哪些 略约 同浴讥裸 素学 卤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