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0: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54:13
西来不复见青牛,问遍生涯两鬓秋。但受郢人夸鼻斲,岂知蒙叟是腰舟。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孤独。他提到西边的青牛已不再见,问遍自己的一生,发现鬓发已染上秋霜。只是听信郢地的人夸赞着自己的才华,怎能知道蒙叟(即陶渊明)才是真正的高人,像是坐在小舟上悠然自得。柱子上静寂的千年白鹤,水面上清晰可见的一只海鸥。不在虚无中询问消息,磻溪边只愿终老,悠闲地垂钩钓鱼。
李之仪,字蕴之,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描绘山水风景,以清新自然见称。他的诗风多受陶渊明影响,追求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中,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生动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浮华的厌倦。
李之仪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西来不复见青牛”便引人入胜,暗示了理想的失去与追寻的艰辛。接下来的“问遍生涯两鬓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奈,回首往昔,鬓发已白,岁月如梭。诗人以“郢人夸鼻斲”来表现对世俗名利的反思,讽刺那些自夸其才而不知真正高人者的无知。
而后两句“柱头寂寞千年鹤,波面分明一点鸥”则通过对比,展示了高洁与渺小的对立,千年鹤的孤寂与海鸥的灵动,仿佛在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而非浮华的外表。最后一句“不向虚中问消息,磻溪终老但垂钩”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坚定追求,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安静地度过余生,象征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李之仪的独特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浮华的厌倦,体现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李之仪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中“青牛”象征什么?
李之仪在这首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
“不向虚中问消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李之仪 vs. 陶渊明
李之仪 vs.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