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2:48
采桑子
作者: 赵子发 〔宋代〕
春蚕昨夜眠方起,闲了罗机。
共采柔枝。桑柘阴阴三月时。
背人佯笑移金钏,惆怅花期。
故故留迟。独自归来雨满衣。
春蚕昨夜刚刚醒来,懒得去织罗。
一起去采摘柔嫩的树枝。在这三月的桑树和柘树的阴影下。
背对着别人假装笑着移动金钏,心中却因花期已过而感到惆怅。
故意迟留不归。独自一人回家,衣服湿透了雨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蚕”与“花期”均蕴含了“生与死”、“希望与失落”的情感,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作者介绍:
赵子发,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采桑子”这一词牌名源于采桑的活动,表现了诗人在春天的闲适心情,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写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反映出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
这首《采桑子》通过春蚕的苏醒和采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怀,以及对生命中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开篇的“春蚕昨夜眠方起,闲了罗机”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暗示着一种新的生活开始。然而,随之而来的“背人佯笑移金钏,惆怅花期”,则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表面上的欢笑掩盖了内心的失落,尤其是对美好花期的留恋。结尾“独自归来雨满衣”更是将这种惆怅推向高潮,雨水象征着泪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桑树、春蚕、金钏等元素交织成一幅生动而略显忧伤的春日画面。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呈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情感深邃与意象丰富的特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词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春蚕的“方起”赋予了生物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对比闲适与惆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春蚕的复苏与花期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与孤独的无奈和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春蚕”象征什么?
A. 希望
B. 失落
C. 忧伤
D. 生命的延续
诗人为何“独自归来雨满衣”?
A. 因为心情愉快
B. 因为被雨淋湿
C. 因为感到孤独与惆怅
D. 因为春蚕醒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赵子发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涉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惆怅,后者则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