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0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黄庭坚 〔宋代〕
元佑开皇极,功归用老成。
惟深万物表,不令四时行。
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堂堂宁复有,埋玉恸佳城。
在元佑年间,开创了宏伟的事业,功劳归于那些年长而有经验的人。
惟独他深懂万物的真谛,不让四季的轮回受到影响。
阳光倾斜着三座大殿,天幕下稳稳地支撑着两根柱子。
堂堂正正的身影再也难以寻觅,埋藏着美好玉器的城市为之哀痛。
“埋玉”可理解为埋藏着美好的品德或成就,表达了对司马光的深切怀念和哀悼。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故诗中提到的“老成”与“功归”均与他的经历和贡献有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对宋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诗风清新隽永,擅长用典,情感真挚。
此次诗作是黄庭坚为悼念司马光所作,表达了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与追思,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和对理想人物的向往。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是一首极具纪实性的悼亡诗,通过对司马光的追思,展现了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及个人的崇高品质。黄庭坚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司马光的伟大形象,表达了对其去世的深切哀痛。在整首诗中,黄庭坚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强调了四季的变化与司马光的永恒地位,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惟深万物表,不令四时行”一句,暗示了司马光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影响力,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后人。最后几句则通过光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悲壮的氛围,既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人物的向往和怀念。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司马光的追思与怀念,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成就的向往。
元佑年间是哪位历史人物的时代?
“埋玉恸佳城”中的“玉”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成”指的是什么?
对比黄庭坚的《司马文正公挽词》和杜甫的《哀江头》,两者均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但黄庭坚的诗更侧重于对理想人物的崇敬,而杜甫则更着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