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0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13
窅窅深愁伴客居,江船风雨夜灯虚。
尚劳车驾臣多缺,无补疮痍术已疏。
亲老岂堪还远别,时危那得久无书。
明朝且就君平卜,要使吾心不负初。
在幽深的愁绪中,我独自在外漂泊,
江上的船只在风雨中摇晃,夜晚的灯光显得模糊不清。
我仍然担心车马的劳顿,臣子们的缺乏,
无奈医治伤痕的技术已经疏远。
父母年迈,怎能忍受这样的远离,
在这个危急的时刻,怎能久无音信呢?
明天就去找君平算命,
希望我的心不会辜负最初的期待。
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字守仁,号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多采用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反映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守仁任职期间,身处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情感上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诗中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思念,反映了他身为一名官员的责任感与对家庭的关心。
王守仁的《即事漫述四首 其三》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家庭的牵挂。诗的开头“窅窅深愁伴客居”,就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直接传达给读者,随之而来的“江船风雨夜灯虚”,则用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无助与惆怅。船只在风雨中漂泊,象征着他在外的困境和不安。
接下来的“尚劳车驾臣多缺”,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忧虑,暗示了他在官场的劳累和对缺乏能干之臣的担忧。而“无补疮痍术已疏”,则透出一种无奈,虽有心想为国家和人民做些事,但力不从心。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提到“亲老岂堪还远别”,深切的思念和对父母年迈的担忧愈加凸显,尤其是在“时危那得久无书”的背景下,诗人对亲人的牵挂愈发浓烈。这种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刻。
最后一句“明朝且就君平卜”,展现了诗人寻求未来安慰的希望,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的坚持与追求。整首诗以忧愁开篇,最终又带出一丝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守仁与杜甫的作品都有对家庭的思念,但杜甫的情感更多是对国破家亡的忧虑,而王守仁则在忧虑中仍保留了一丝希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情感,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