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44
园池气象明,池沼春波平。
东汇有朝势,北源无滞声。
临流好鼓瑟,待月堪浮觥。
濯足思馀绿,洗心思云清。
篆沟合远派,布窦垂高城。
我愿化飞雨,使君将劝耕。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园池景象,水面波光粼粼,清澈而明亮。东边的水流汇聚,形成了春天的朝气,而北边的水源则流畅如歌。坐在溪边,心情愉悦,仿佛可以弹奏瑟琴,等待明月的到来,畅饮美酒。浸泡双足在水中,思念那多余的绿意,洗净心灵,渴望那云端的清新。篆刻的沟渠连接着远方的水系,布置的洞口垂挂在高高的城墙下。我希望化作飞雨,来劝导你勤奋耕作。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宋代,田园诗风格盛行,常常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李垂,宋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热爱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民众生活逐渐富裕,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耕作的重视。
《观德堂》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园池气象明”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明媚气象,令人心生欢喜。接着,诗人通过“东汇有朝势,北源无滞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与生机,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动。
在音乐与饮酒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特别是“临流好鼓瑟,待月堪浮觥”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而“濯足思馀绿,洗心思云清”的句子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渴望,表达出一种生活的理想状态。
最后,诗人以“我愿化飞雨,使君将劝耕”结束,展现了他愿化作自然的力量,以劝导他人勤奋耕作,体现出一种对农业和自然的敬重。这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东汇有朝势”意指( )
a) 水流平缓
b) 清晨的生机
c) 水流停滞
“我愿化飞雨”表达了诗人的( )
a) 对亲人的思念
b) 对大自然的热爱
c) 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诗中提到的“鼓瑟”象征( )
a) 生活的繁忙
b) 音乐的和谐
c) 对酒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观德堂》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