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二月廿五日白莲岙拜先忠悯墓

《二月廿五日白莲岙拜先忠悯墓》

时间: 2025-04-30 20:41:05

诗句

为国锄奸不顾身,姚江绝学有传薪。

百年碑版沦荒土,一代封章属小臣。

山抱松声寒作雨,船穿石影绿皴人。

清门子弟多沦落,留得家风旧日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05

原文展示:

为国锄奸不顾身,姚江绝学有传薪。
百年碑版沦荒土,一代封章属小臣。
山抱松声寒作雨,船穿石影绿皴人。
清门子弟多沦落,留得家风旧日贫。

白话文翻译:

为国家铲除奸贼,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姚江的绝学代代相传。
百年间的碑文已被遗弃,封建的权位只属于那些小官僚。
山间松树的声音如寒雨般凄冷,船只穿行在岩石的影子中,留下了绿意。
清白门第的子弟多已沦落,留存下来的只有昔日的贫困家风。

注释:

  • 锄奸:铲除奸贼,指为国捉拿叛徒、奸臣。
  • 姚江: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江河,象征文化的传承。
  • 碑版:指刻有文字的石碑,这里比喻历史的遗迹。
  • 封章:指封建的官位、权力。
  • 清门:指清白的门第,象征正直的家族。

典故解析:

“为国锄奸”出自古代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表达对为国捧心者的敬佩。“百年碑版沦荒土”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反映了社会变迁后的无奈和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宝森,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作品多关注国家和个人命运,常以诗抒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时局动荡,诗人对先忠悯的敬仰和对社会现状的感慨,激发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家国情怀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开篇直入主题,展现了忠臣为国捧心的崇高品质,紧接着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传达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感叹。后面两联则通过自然的描写与人事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凄冷与无奈的氛围,表达了对当今清门子弟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国锄奸不顾身:表达诗人对忠臣精神的赞美,强调为国捧心的无私。
  2. 姚江绝学有传薪:姚江的文化传承,象征着知识与精神的延续。
  3. 百年碑版沦荒土:历史的遗迹被遗弃,表现出时光的无情。
  4. 一代封章属小臣:权力的更替,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5. 山抱松声寒作雨: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6. 船穿石影绿皴人: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7. 清门子弟多沦落:感叹清白门第的子弟如今的困境。
  8. 留得家风旧日贫:虽然贫困,依然珍视家风,体现出坚韧与尊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抱松声寒作雨”,将自然与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忠诚与牺牲为主题,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现实的无奈,强调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象征忠诚与牺牲。
  • 碑版:历史与遗忘的象征。
  • 山松:自然与孤寂的代表。
  • 清门:正直与传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姚江绝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文化传承
    • C. 自然景观
  2. “百年碑版沦荒土”中的“沦荒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失落
    • C. 愤怒
  3. 诗中“清门子弟多沦落”意指?

    • A. 他们都很成功
    • B. 他们遭遇困境
    • C. 他们生活富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沈宝森的诗更加注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但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解佩令·寄王薇阁京中 解佩令 赋余氏女子绣洛神图 解佩令 早春听云居寺僧弹琴 解佩令 酒怀 解佩令 解佩令 解佩令 养疴劳山饭店,赋答亲知 解佩令 咏柳 解佩令 解佩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悬肘 沉吟不语 大羹 龙潭虎穴 稽首再拜 凡等 季伦锦障 妖女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殊方异类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